【制藥網 市場分析】放射性治療藥物也稱為放射性配體療法(RDC),是目前癌癥治療中非常具有前景的新領域。這些藥物能夠提供靶向放射療法,特異性消除癌細胞,同時對健康組織的損害較小,市場潛力巨大。有數據預計,2023—2030年,我國核藥市場規模將以CAGR(復合年增長率)26.6%從50億元增長至260億元。
面向百億市場空間,國內外藥企積極布局。就在近日,我國頭個國產創新核藥納入優先審評。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公開信息,瑞迪奧醫藥申報的锝[99mTc]肼基煙酰胺聚乙二醇雙環RGD肽注射液(簡稱“99mTc-3PRGD2”)及注射用甲苯磺酸鈉煙酰胺腙聚乙二醇雙環RGD肽納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的優先審評名單。
據介紹,99mTc-3PRGD2為瑞迪奧醫藥自主研發的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是我國頭個核醫學放射診斷1類新藥,同時也是全球頭個用于SPECT顯像的廣譜腫瘤顯像劑。
國金證券方面在9月25日的研報中表示,相較不帶放射性的普通抗體偶聯藥物(ADC),核藥(RDC)能降低腫瘤細胞的抵抗耐藥,提高療效的同時增加治療窗口,此外RDC還具備靶向療法的特異性優勢,能有效避免傳統放療對健康細胞所帶來的毒副作用。
該行認為,國內核藥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皆屬于發展早期,先發優勢顯著,是前瞻布局佳機,建議關注國內具備核藥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稀缺標的。
具體看好的A股上市公司而言,包括東誠藥業、恒瑞醫藥、科倫藥業等。
其中,東誠藥業已初步形成了穩定的核素供應平臺、藥物孵化平臺、轉化服務平臺、生產配送平臺、診療營銷平臺五大平臺,基本完成核醫療全產業鏈布局,構建了完整的核醫療生態圈。公司9月2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提到,截至目前,公司已投入運營7個以單光子藥物為主的核藥生產中心,21個正電子為主的核藥生產中心,2個其他運營中心。目前8個核藥生產中心正在建設中,公司投入運營的核藥相關生產中心已達30個,基本覆蓋國內93.5%人口的核醫學的需求。
恒瑞醫藥子公司天津恒瑞主要開發腫瘤診療一體化相關的核素藥物,2023年末取得第一個放射性藥品生產許可證,目前已有四款核藥產品獲批臨床試驗。今年2月初,恒瑞宣布其醫用核素制備領域迎來新的突破,子公司天津恒瑞通過自主立項和技術攻關,實現了氯化銅[64Cu]溶液的自主批量生產、質量穩定可控,標記后藥物的小動物PET顯像效果良好。恒瑞醫藥此次突破,為64Cu標記診斷用藥物的開發奠定基礎,也可向行業提供該核素用于此類藥物的研發生產。
此外,科倫藥業控股子公司科倫博泰于2023年9月14日與西南醫科大附屬醫院就RDC藥物TBM-001訂立獨占性許可協議,該藥擬用于腫瘤骨轉移的早期診斷及精準靶向治療。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