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近年來,我國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創新藥企業大力支持,推動了創新藥行業的迅速崛起。許多創新機制的藥物已經通過了臨床試驗的驗證,展示了良好的臨床數據和商業化潛力,這也吸引了跨國藥企的關注和投資。
10月16日消息,百裕制藥與諾華就一款小分子抗腫瘤藥物簽訂許可協議。根據協議,諾華將獲得該款小分子創新藥的全球開發及商業化權利,同時向百裕制藥支付7000萬美元首付款,以及可達11億美元的開發、注冊及商業化等各類里程碑付款和相應特許使用費。
資料顯示,百裕制藥總部位于四川成都,公司聚焦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衰這四大領域進行藥物研發。其中,公司已成功開發現代植物藥(銀杏葉有效部位制劑)“銀杏內酯注射液”及“銀杏總內酯滴丸”。
根據公司網站披露的在研管線,其開發進度較快的是一款靶點為DNA-PK、代號為治療實體瘤的BY1298產品,聚焦的領域是DNA損傷,目前單藥治療或者聯合治療已到臨床二期研發階段。
公司在網站上表示,目前大多數化療和放療治療基本都是通過損傷腫瘤細胞的DNA發揮作用。DDR途徑的上調為腫瘤細胞提供了一種逃避損傷和抵抗死亡的方法。因此,如果能將化療或放療與靶向抑制DNA修復機制的藥物相結合,則有望克服腫瘤對治療的耐藥性,顯著增加療效。
不過,該公司目前尚未透露此次和諾華合作的是哪一款產品,只表示這是公司向全球患者提供潛在抗腫瘤藥物重要一步,期待積極成果實現。
對于諾華而言,此次引進在研抗腫瘤藥或進一步豐富其產品管線。實際上,2024年以來,諾華在中國密集“掃貨”。除了此次引進產品以外,今年1月份,諾華宣布收購中國藥企信瑞諾醫藥,加強公司在腎臟疾病領域布局。同月,諾華又與舶望制藥達成兩項潛在總額高達41.65億美元的交易,旨在加強在心血管領域布局。
據悉,2023年成功分拆仿制藥業務的諾華,已逐漸轉型成為一家創新藥企業,近年來,公司不斷做“減法”,先后砍掉了診斷、疫苗以及動物、消費和眼科保健等業務,并在2023年分拆了仿制藥業務山德士,同時降本增效(裁員、調整組織架構),出售管線、專注研發利潤潛力大的創新藥。目前公司重點關注的治療領域已經調整為4個,分別為心血管-腎臟-代謝、免疫學、神經科學和腫瘤學。
轉型后的諾華收獲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根據公司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公司實現總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43億美元、59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1%、43%。這主要得益于其四大治療領域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腫瘤、免疫、心血管-腎臟-代謝、神經科學分別實現銷售額69.84億美元(+14%)、44.03億美元(+21%)、41.11億美元(+37%)、22.34億美元(+39%)。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