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能夠在胃部嚴苛的強酸環境下生存的細菌,而且也是導致胃部胃潰瘍和炎癥的源頭之一,并且還會誘發胃部產生癌變。數據顯示,中國治療幽門螺桿菌藥物市場規模呈逐年上漲態勢,其中2017年到2021年從238億元上升至312.6億元。未來,隨著國內患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重視程度的提升,預計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
據悉,近日,羅欣藥業旗下消化系統疾病領域重點產品、國家I類創新藥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贊®)新適應癥“與適當的抗生素聯用以除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
這是羅欣藥業替戈拉生片繼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DU)后獲批的第3項適應癥。也成為國內獲批三項適應癥(Hp/RE/DU)的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藥物。
業內人士指出,P-CAB作為新一代抑酸藥物擁有全新的抑酸機制,與PPI相比,具有起效迅速、強效持久抑酸、不受進食和基因型影響、有效控制夜間酸突破等優勢。《2020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已將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CAB)納入,與PPI類藥物同時作為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所選藥物。《2022年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指南》推薦含P-CAB的鉍劑四聯方案作為Hp感染初次和再次除治療方案,療程為14天。2024美國胃腸病協會AGA專家建議除Hp方案可使用P-CABs代替PPIs。
據悉,羅欣藥業替戈拉生片第3項適應癥,I期臨床研究中,替戈拉生每日兩次與抗生素聯合應用時,第一天就胃內pH>6的時間占比即可達到90.1%,高于對照組PPI(泮托拉唑)的43%。Ⅲ期臨床試驗則證實,在中國Hp感染患者中,含替戈拉生的鉍劑四聯療法Hp除率(93.5%)優效于含艾司奧美拉唑的鉍劑四聯療法(86.4%)。
業內表示,制劑臨床優勢明顯,治療幽門螺桿菌藥物的上游相關
原料藥也有望受益。羅欣藥業在此方面已先布局,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贊®)實現了從原料到制劑的自產供應。隨著國內幽門螺桿菌感染診療率的提升,市場規模將有望進一步擴大,公司相關原料藥和制劑產品均有望受益。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新適應癥獲批,將為替戈拉生片的市場推廣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可望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貢獻更多業績。
據悉,消化系統用藥一直是羅欣藥業重點布局領域之一,也是公司創新藥轉型聚焦的重點方向。除了目前已經獲批三項適應癥(Hp/RE/DU)的替戈拉生片外,公司還布局注射用LX22001(即替戈拉生注射劑),已于2024年7月獲批開展臨床試驗。未來,隨著產品上市,羅欣藥業有望進一步鞏固在消化領域的地位,貢獻新的業績增量。
分析指出,隨著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近年呈上升趨勢。有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中國消化系統及代謝領域的化學藥(扣除糖尿病用藥、
維生素類用藥和礦物質補充劑)各渠道銷售額合計 447.3 億元,同比增長 6.3%。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