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22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約為2000萬例,這一數字表明,全球癌癥負擔正在不斷增加。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人口增長,以及癌癥風險因素的變化,預測到2050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將超過3500萬例,比2022年增加77%。龐大的患者群體仍存在巨大的尚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亟待醫學界持續攻克。
近日,第36屆國際分子靶標與癌癥治療大會(EORTC-NCI-AACR,簡稱ENA)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作為全球高質量的聚焦分子靶向與腫瘤治療的研究會議之一,ENA大會聚焦了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和創新療法的新進展,其中有多家國內的創新藥企業亮相大會,展示創新成果。
例如,再鼎醫藥10月23日宣布在EORTC-NCI-AACR(ENA)會議上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公布了ZL-1310全球1a期臨床新數據。
據介紹,ZL-1310是一款靶向Delta樣配體3(DLL3)潛在的bic的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在復發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中,ZL-1310在所有測試劑量水平的客觀緩解率(ORR)達74%。ZL-1310在所有劑量水平下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數治療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為1級或2級。
資料顯示,小細胞肺癌(SCLC)不同于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生存期顯著更短,惡性程度更高,進展也更快,大部分患者被發現時就已經是廣泛期(ES)小細胞肺癌(已經發生擴散)。ZL-1310數據的發布,意味著該藥在SCLC治療方面的巨大潛力。不過,ORR只是初步驗證,PFS和OS才是決定其是否獲批的決定性指標,因此后續該藥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值得關注。
二級市場上,再鼎醫藥10月25日因公布ZL-1310全球1a期臨床數據而高開逾11%。
和譽醫藥日前也發布公告,公司附屬公司和譽醫藥宣布,公司兩項臨床前研究結果在10月于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第36屆國際分子靶標與癌癥治療大會上發布。這兩項研究成果分別展示了和譽醫藥在研管線中潛在bic的PRMT5*MTA抑制劑ABSK131和口服KRASG12D小分子抑制劑ABSK141的新臨床前研究進展。
其中,ABSK131的研究顯示,該抑制劑具有更好的活性和選擇性,能夠有效穿透血腦屏障,適用于MTAP基因缺失的腫瘤患者,預示著其在臨床前開發中的潛力。
據了解,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是甲硫氨酸和嘌呤補救合成途徑中的一個關鍵酶,與多胺代謝、腺嘌呤代謝和甲硫氨酸代謝密切相關。MTAP基因在癌癥中缺失的比例很高,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間皮瘤、胰腺癌、膠質母細胞瘤、頭頸癌、食管癌、膀胱癌和惡性周圍神經鞘瘤(MPNST)等。
同時,ABSK141在體外實驗中表現出對KRASG12D突變的高結合能力,良好的生化活性和強效的抗增殖能力,支持其快速臨床前開發。
KRAS基因G12D突變則是一種常見的基因突變,存在于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等多種類型癌癥中。目前,針對KRAS突變的抗癌療法研發一直進展緩慢,全球范圍內尚無KRAS G12D抑制劑獲批上市。ABSK141積極的研究進展或為患者帶來治療新選擇。
受此影響,和譽-B10月25日盤中漲超5%,截至10:03分,漲5.54%,報4.19港元,成交額790.71萬港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