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十二部門聯合印發《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及,加強醫學應用推廣,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加快放射性診療藥物研發,加強新靶點、新機制、新類型創新藥研發投入,力爭在高靶向、高安全、高療效的放射性新藥研制方面實現國際并跑。開展新一代高端核醫學影像裝備,以及質子治療、重離子治療、BNCT治療、FLASH治療等高端治療裝備研發。鼓勵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核醫學創新發展中心、構建核醫學研發和臨床轉化集群、建設特色核醫療機構。積極擴大輻照技術在醫療物資滅菌、
中藥材加工等領域的應用規模。
業內表示,隨著政策的推動,放射性藥物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資料顯示,放射性藥物(或稱“核藥”)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醫學診斷和治療用的一類特殊藥物,通常由放射性同位素搭配專門定位于特定器官及組織的分子試劑組成,其中分子試劑的作用是將放射性同位素輸送至特定器官、組織或細胞。
近年來放射性藥物市場持續擴容,有數據預測,到2025年,國內放射性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93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加至260億元人民幣。
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藥企也不斷加碼布局這一賽道并不斷實現突破。如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公開信息,瑞迪奧醫藥申報的锝[99mTc]肼基煙酰胺聚乙二醇雙環RGD肽注射液(簡稱“99mTc-3PRGD2”)及注射用甲苯磺酸鈉煙酰胺腙聚乙二醇雙環RGD肽納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的優先審評名單。
資料顯示,99mTc-3PRGD2為瑞迪奧醫藥自主研發的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是我國核醫學放射診斷1類新藥。機構表示,相較不帶放射性的普通抗體偶聯藥物(ADC),核藥(RDC)能降低腫瘤細胞的抵抗耐藥,提高療效的同時增加治療窗口,此外RDC還具備靶向療法的特異性優勢,能有效避免傳統放療對健康細胞所帶來的毒副作用。
近日,遠大醫藥也公布,其用于治療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創新RDC藥物ITM-11的一項III期臨床試驗(COMPETE橋接研究)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正式受理。據悉,遠大醫藥正重金押寶該賽道,目前已有四款創新RDC藥物獲批開展臨床研究,其中三款已進入III期臨床階段。遠大醫藥也是進入中國III期臨床研究中診斷和治療類RDC創新藥總計儲備多的企業。
東誠藥業已初步形成了穩定的核素供應平臺、藥物孵化平臺、轉化服務平臺、生產配送平臺、診療營銷平臺五大平臺,基本完成核醫療全產業鏈布局,構建了完整的核醫療生態圈。
此外,包括恒瑞醫藥、先通醫藥、智核生物在內的多家企業的研發藥物已經進入臨床三期,業內表示,國內核藥市場或在近兩年迎來收獲期。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