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現場談判工作已經順利結束。據悉,“擴容”后的新版醫保藥品目錄預計于11月底對外發布,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從10月27日到30日中午,國家醫保局組織25名來自全國各個省份醫保部門的談判專家與相關藥品企業開展了現場談判和競價,共涉及127家企業、162種藥品,其中醫保目錄外藥品117種,醫保目錄內談判續約藥品45種。
據悉,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目錄調整周期從以前最長8年縮短至1年,每年參與談判的品種數從2018年的18種擴大到近兩年的100種以上,80%左右的新藥能在上市后兩年內被納入醫保目錄。醫保談判不區分內外資、企業規模和所有制屬性,所有符合條件的藥品都可以自主進行申報。
相關人士表示,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已進入動態化、常態化、規范化軌道,醫保談判周期越來越穩定、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新藥準入越來越快。
而參加今年談判的企業既有諾華、賽諾菲等外資企業,也有恒瑞醫藥、信達生物等內資企業;既有羅氏、強生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有康方、云頂新耀這樣的新興生物醫藥企業;既有華潤等國有企業,也有齊魯、揚子江等民營企業。
對于今年的談判結果如何?有不少業內人士預測,談判成功率或會與往年一致,但平均降幅或有一些浮動。另有人士表示,國談對藥企快速商業化的價值更大,平均降幅可能會比去年更大一些,但不會很高,相差幅度估計在10%-15%;之前已經大幅降價的藥品會更有機會談判成功,談判的成功率總體來看應該和去年類似,略有波動,但不會太大。
據悉,近兩年來,醫保目錄談判藥品降價幅度趨于穩定。其中2022年,147個藥品參與談判和競價(含原目錄內藥品續約談判),談判和競價新準入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60.1%;2023年有143個目錄外藥品參與談判或競價,其中121個藥品談判或競價成功,平均降價61.7%。
相關人士表示,國家醫保局建立了從目錄申報、評審到測算、談判的一系列規范程序,確保納入目錄的藥品符合基本保障需求,價格與臨床價值相匹配。據悉,6年來,醫保談判新增藥品協議期內銷售近5000億元,醫保基金支出超3400億元。同時,通過集采推動高質量仿制藥替代,騰挪出支持創新藥品的空間,初步匡算,近年來國家推行的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為新藥耗、新技術的準入以及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創造了近5000億元的醫保基金空間。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