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隨著腫瘤患者人數增加以及藥物適應癥不斷擴大,全球BTK抑制劑的市場規模巨大,預計到2030年有望達到261億美元。
有數據預測,2025年全球BTK抑制劑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美元,到2030年,這一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1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自2017年伊布替尼獲批上市后,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1億元,并將于2030年擴大至225億元。
面對巨大的市場,BTK抑制劑成為各家藥企重點研發的賽道,國外企業中包括賽諾菲、羅氏、默沙東、禮來等。如賽諾菲近日在第66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 2024)上,以口頭報告的形式披露了III期在研藥物rilzabrutinib在接受過治療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ITP) 成人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資料顯示,Rilzabrutinib是一款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公司預計將在今年底前向美國和歐盟的監管機構提交申請,如果獲得批準,rilzabrutinib 將是獲批用于ITP的BTK 抑制劑。
禮來中國10月30日則宣布,其非共價(可逆)BTK抑制劑捷帕力(匹妥布替尼100毫克和50毫克片劑)獲得國家藥監局,(NMPA)批準,單藥適用于既往接受過至少兩種系統性治療(含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的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成人患者。資料顯示,匹妥布替尼是一種高選擇性激酶抑制劑,采用新型結合機制,可以在既往接受過共價BTK抑制劑(包括伊布替尼、阿可替尼、澤布替尼、或奧布替尼)治療的MCL患者中重新建立BTK抑制作用,并延續靶向BTK通路的獲益。
羅氏于9月4日公布了BTK抑制劑fenebrutinib的II期FENopta開放標簽擴展(OLE)研究的最新結果。結果顯示,接受fenebrutinib長達1年治療的復發性多發性硬化癥(RMS)患者保持非常低的疾病活動水平,并且殘疾狀況沒有進展。資料顯示,Fenebrutinib是一種口服、可逆、非共價BTK抑制劑,可阻斷BTK的功能。臨床前數據顯示,fenebrutinib具有強活性和高度選擇性,其對BTK的選擇性是其他激酶的130倍。Fenebrutinib是目前多發性硬化癥 III 期試驗中可逆抑制劑。
在國內市場,包括恒瑞醫藥、和黃醫藥、中國抗體/信諾維,云頂新耀、海博為藥業等一眾藥企也均有布局BTK抑制劑。
其中恒瑞醫藥的SHR1459和SHR1266是共價結合的口服BTK抑制劑,SHR1459于2017年12月啟動Ⅰ期臨床試驗,SHR1266目前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擬用于血液腫瘤的治療。
此外,今年9月18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公示,和記黃埔醫藥的化學1類新藥HMPL-760膠囊獲批一項新的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適應癥為聯合R-GemOx(利妥昔單抗+吉西他濱+奧沙利鉑)治療復發/難治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公開資料顯示,HMPL-760是一款第三代非共價BTK抑制劑,是和黃醫藥第十一個進入臨床開發的潛在創新抗腫瘤候選藥物。
云頂新耀BTK抑制劑EVER001也在加速推進,預計將在下半年公布針對原發性膜性腎病的1b期臨床數據,預計明年進入2期臨床。與全球大部分BTK抑制劑不同,EVER001分子采用共價可逆的思路,選擇性高,結合能力好,在靶和脫靶毒性都比較低,因此在自免領域具有很大看點。
總之,明朗和廣闊的市場吸引了不少藥企入局BTK抑制劑領域。此外,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已有6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包括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澤布替尼、替拉魯替尼、奧布替尼以及匹妥布替尼。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