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有機構表示,三季報醫藥景氣度處于底部徘徊,但反轉態勢已經建立,建議更多關注2025年景氣度反轉預期和潛在彈性。機構認為,2025年醫藥板塊投資機會將圍繞于兩條主線:創新藥和仿創藥的板塊高景氣度投資機會;以及器械、中藥、藥店、消費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個股見底反彈投資機會。
其中從創新藥方面來看,近年來,我國加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力度,支持醫藥創新高質量發展。如相關人士表示,2024年的醫改重點任務總共有7個方面22項重點任務,在這22項重點任務里面,涉及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持醫藥創新的改革舉措,大概有15處之多。
與此同時,地方政策也相繼印發。例如,北京市九個部門出臺了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32條,上海市政府出臺了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37條。
此外,為了進一步支持創新藥發展,北京市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創新藥全流程服務的工作方案》,明確圍繞創新藥研發、臨床試驗、注冊上市、生產落地、入院應用等關鍵環節,加強全流程服務。目標到2026年,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藥產業生態,新增獲批上市創新藥10個以上。而上海市還印發《上海市提升生物醫藥企業國際競爭力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加大對創新藥械產品海外上市支持力度。
業內人士表示,在制度、人才、資金、醫保的相互配合下,創新藥產業正形成正循環。當前中國創新藥發展勢頭強勁,預計我國創新藥將進入發展黃金期。有數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創新藥銷售額占比將達到18%,相比于2016年10%不到的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
而在創新藥發展中,恒瑞醫藥、復星醫藥、貝達藥業是比較熟悉的較早做創新藥的企業。而港股公司,信達生物、康方生物都有了能打的產品,神州細胞、康弘藥業、君實生物、海思科、興齊眼藥、和黃醫藥、諾誠健華等不少創新藥都在向前發展。
展望未來,有分析人士表示,企業應將充分發揮核心管理及研發團隊豐富的創新藥研發經驗優勢,專注于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持續開發臨床急需的First-in-Class和針對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將充分利用核心技術平臺優勢,通過持續對小分子藥物和小核酸藥物的研發投入,加速現有產品管線的臨床開發,并不斷豐富自身產品線,從而不斷提升在國內外創新藥行業的市場地位及競爭力。
此外,機構指出,醫藥板塊前期壓制因素逐步出清,短期內,國家醫保談判和集采落地、全國中成藥采購聯盟集中采購落地、醫療設備招標景氣度的恢復、零售藥店納入統籌醫保支付進度加速,以及院內需求高頻數據的好轉等值得關注。這些變化的發生,將帶來對應板塊的投資機會窗口。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