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海外廣闊的醫藥市場,正吸引著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走出國門。而作為中國西部生物醫藥產業重鎮,成都正在成為國際醫藥頭部“掃貨”的熱土。
如10月29日跨國醫藥頭部葛蘭素史克(GSK)發布公告稱,與成都恩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恩沐生物”)達成協議,將以3億美元的預付款從恩沐生物收購CMG1A46。此外,恩沐生物還將有資格獲得額外總計5.5億美元的基于成功的開發和商業里程碑的付款。因此交易潛在價值最高可達8.5億美元。
資料顯示,CMG1A46是一種臨床階段靶向CD3/CD19/CD20三抗。根據協議,GSK計劃開發和商業化CMG1A46,重點是B細胞驅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和狼瘡性腎炎(LN),并有可能擴展到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10月19日,諾華集團則成都本土企業百裕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就一款小分子抗腫瘤藥物簽訂獨家許可協議。根據協議,百裕將收到7000萬美元首付款,以及可達11億美元的開發、注冊及商業化等各類里程碑付款和相應特許使用費。
資料顯示,在新藥研發方面,百裕制藥圍繞腫瘤、DNA損傷、炎性免疫等領域的多個在研管線。其中,百裕制藥的BY1921是一種靶向PARP7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已獲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進行臨床試驗。該藥物擬用于多種晚期實體瘤的研究與治療,具有特異性激活腫瘤免疫微環境、誘導抗腫瘤免疫反應、形成免疫記憶的特點。百裕制藥的BY1298是一種靶向DNA-PK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正在中國開展用于治療惡性實體瘤的臨床試驗,可以增強放化療以及其他DNA損傷劑(ADC、RDC等)的療效。
此外,根據數據統計,在此之前,來自成都的藥企科倫博泰、百利天恒、康諾亞相繼三次創下中國ADC藥物出海授權交易新紀錄,授權交易金額達到213.88億美元。如2023年12月11日,百利天恒一款藥物被海外MNC(大型跨國制藥企業)以84億美元授權交易,相關公司與合作伙伴共同進行后續開發和利益分享,并已收到首付款8億美元。
業內表示,近年來成都,無論是產品對外授權、獲批上市,或與MNC(跨國藥企)實現股權合作,在這里,國產創新藥的創新實力愈發被看到。如今年上半年,海思科的兩款創新藥——神經病理性疼痛藥物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膠囊(思美寧)和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考格列汀片(倍長平)先后獲批。2024年8月,科倫博泰的ADC產品蘆康沙妥珠單抗兩項適應癥上市申請(NDA)已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中國市場商業化在即……
據了解,近年來,成都把醫藥健康作為地標產業聚優培強,為創新藥企業提供了發展的土壤,生物醫藥產業的“磁吸”效應正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優良企業及創新成果涌現。而在《促進成都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成都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項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創新鼓勵政策的加持下,生物醫藥發展規劃和環境越發健全,較大地激勵和促進了企業的創新創業積極性。
業內表示,作為當前創新活躍、成長快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存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也蘊含著無限的可能。而持續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都正朝著萬億級生物醫藥產業目標加速邁進。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