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近年來,我國創新藥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批準上市的1類創新藥為40個,遠超2022年的21個;而今年以來,我國也陸續有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數量總體呈增長態勢。
業內指出,創新藥發展的背后需要強大資金的投入。據了解,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利好政策,以支持創新藥發展。且很多地方對創新藥研發端“真金白銀”支持的力度巨大。
如10月16日,《成都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發布,其指出對1類創新藥,完成臨床前研究、Ⅰ期臨床試驗、Ⅱ期臨床試驗、Ⅲ期臨床試驗的,按相應階段研發投入的20%分別給予最高3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700萬元獎勵,對其中僅需完成早期臨床試驗、確證性臨床試驗的品種,按相應階段研發投入的20%分別給予最高400萬元、700萬元獎勵,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并首次取得藥品注冊證再給予200萬元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獎勵1億元。
8月《廈門市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提出,對在廈門市轉化的創新藥(1類生物制品、化學藥和中藥及天然藥物),完成臨床前研究、或Ⅰ、Ⅱ、Ⅲ期臨床試驗、或完成境外臨床研究的,按照研發投入最高不超過40%的標準,分別給予各階段最高不超過400萬元、1000萬元、2000萬元、3000萬元、300萬元的獎勵。
3月,《海口市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中指出,醫藥企業新取得國家藥品注冊批件后,24個月內落地本企業生產的,按藥品品種和劑型分類,給予一次性獎勵。其中,生物制品1類藥獎勵3000萬元、2類藥獎勵650萬元、3類藥獎勵300萬元、4類和5類藥獎勵120萬元;化藥1類藥獎勵3000萬元、2.1類藥獎勵1000萬元、2.2類藥獎勵850萬元、2.3類藥獎勵750萬元、2.4類藥獎勵600萬元、3類藥獎勵300萬元、4類藥獎勵200萬元、5類藥獎勵100萬元;中藥1類藥獎勵3000萬元、2類藥獎勵650萬元、3類藥獎勵300萬元。其他類藥獎勵50萬元。
2月,北京市海淀區發布了《海淀區促進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對于進入I期、II期、III期,或取得上市許可并確定在區內產業化的一類/二類創新藥(化學藥、生物制品和中藥),擇優分階段依次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1500萬元、1500萬元支持,最高不超過研發投入30%。
今年1月,山東省印發《關于優化審評審批服務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加大創新支持力度,指出2023-2025年,對在山東省內轉化創新藥(1類化學藥、1類生物制品和1類中藥)完成Ⅰ、Ⅱ、Ⅲ期臨床試驗的,經評審給予不超過研發投入40%,分別≤1000萬元、2000萬元、3000萬元資金支持;每個企業每年累計支持額度不超過1億元。對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產品,經評審給予≤200萬元資金支持。
此外,上海市提出,持續加大創新藥研發支持力度,對由上海市注冊申請人開展國內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并實現產出的1類新藥,按照規定對不同階段擇優給予不超過研發投入的40%,最高分別1000萬元、2000萬元、3000萬元支持。 天津市提出,對天津市注冊申請人開展國內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的新藥、具有高技術壁壘的新產品,經評審,擇優列入科技計劃項目,分級分類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500萬元、1500萬元資助。黑龍江省提出,對生物醫藥產品完成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的,按照類別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
業內還指出,今年隨著7月5日《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審議通過,我國創新藥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河南、黑龍江、山西等多個省市已制定出臺了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舉措或征求意見稿,另有部分省份已起草文件或正在研究中。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創新藥有望更上一層樓。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