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砍管線是生物醫藥行業從野蠻式發展到集約化發展的一個特色,當前不少藥企正在經歷管線的優化。其中上海醫藥今年以來已經終止了12個管線備受業界關注。
據悉,10月初,上海醫藥終止了5個在研管線,加上之前出清的7個管線,這家市值近七百億的醫藥企業,今年以來已經終止了12個管線。
公告顯示,10月1日上海醫藥決定終止的管線包括 I020、B006、B007(非霍奇金淋巴瘤適應癥)、I008以及BCD-100(宮頸癌適應癥)五個研發項目。其中重組人抗PD-1單克隆抗體,擬用于宮頸癌、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的BCD-100項目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另外三個處于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是I020、B006和B007項目。
業內表示,上海醫藥砍掉在研管線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還有華東醫藥、亞虹醫藥、天壇生物、舒泰神、百濟神州等十多家藥企先后終止了在研項目。其中,多數管線被叫停的原因是II期臨床數據不達預期,也有部分是因為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公司從聚焦資源需求角度出發的決定。
如華東醫藥于8月15日宣布終止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TTP273項目的后續研發,該項目已完成臨床Ⅱ期研究。亞寶藥業在今年初暫停SY-004項目的臨床研究開發工作。SY-004適用于II型糖尿病,但臨床研究未達良好預期。據悉,該項目2023年12月完成了Ⅱ期臨床研究數據的優化和補充分析等工作。
6月14日,歌禮制藥也發布公告稱,將終止治療肝癌的候選藥物ASC06以及HIV新藥ASC09的開發。ASC06的RNA干擾遞送技術作為早期技術已經過時,HIV蛋白酶抑制劑ASC09與HIV融合抑制劑等替代品比較失去競爭優勢,遂終止這兩項在研管線。
除了國內藥企外,羅氏、賽諾菲、諾華、阿斯利康、艾伯維等國外藥企也持續披露今年的管線優化情況。如今年初,羅氏決定終止與HOOKIPA共同開發用于治療KRAS突變癌癥的HB-700項目。據悉,羅氏與HOOKIPA的合作項目HB-700是一種用于治療KRAS突變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和其他癌癥的研究性沙粒病毒免疫療法。而諾華在今年10月已經終止(TERMINATED)SMURF1抑制劑LTP001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II期臨床試驗(NCT05497284),出于“申辦方的決定(Sponsor Decision)”。
業內指出,藥物“夭折”原因,既包括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缺乏市場競爭力,也有外部環境變化導致的藥品需求下降等。藥企研發管線的調整主要還是資源配置和資金聚集的問題,在現在的環境下,企業更趨向于做一些離市場近、收益高、確定性比較強的項目。
此外,企業“砍”掉的管線涉及諸多熱門領域,創新藥熱門賽道“內卷”加劇,同樣在推動藥企找尋新的出口。如今年上海醫藥終止研發的管線中大部分均為創新藥研發中熱門的腫瘤用藥,涉及肺癌、宮頸癌、乳腺癌等多種疾病。
砍管線也是生物醫藥行業從野蠻式發展到集約化發展的一個特色,未來,在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藥企對于管線的管理或更加理性,而且更加謹慎,也會更加看重管線的質量和效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