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制藥工程】近日消息,昌平區在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上集中簽約了微創醫療經自然腔道-支氣管鏡手術
機器人、羅伯醫療手術機器人產業化、北京峻銘醫藥健康診斷產業基地、東華原創新藥房自動化產業基地、齊禾生科總部、健達九州中國總部等12個醫藥健康產業重磅項目,覆蓋醫療器械、合成生物等3條賽道。
在具有前沿技術高成長關鍵賽道,包括齊禾生科總部、健達九州中國總部等項目。其中,齊禾生科是一家致力于開發自主可控的新型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科技公司,2022年 3 月,公司完成天使輪融資逾億元,未來,齊禾生物將重點聚焦開發原創性、基因編輯技術,打造基因編輯技術產業公司,解決我國基因編輯領域“卡脖子”問題,致力于為人類健康、疾病治療、新藥研發、物種改良以及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等方面做出廣泛而深遠的貢獻。健達九州則是一家專注于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和眼科疾病創新療法的基因公司,其致力于開發基因療法,以減緩或阻止腦部疾病和眼科疾病的進展,改善認知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醫療器械成熟賽道,主要包括羅伯醫療手術機器人產業化、微創醫療經自然腔道-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等項目。公開信息顯示,羅伯醫療一直致力于柔性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的技術攻關,也是目前該賽道全球較早進入產業化階段的手術機器人公司。11月初,該公司剛獲得杭州國舜健恒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將助力公司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EndoFaster的市場推廣及多款創新醫療產品的研發和市場導入。微創醫療則致力于面向微創傷手術前沿發展需求,運用機器人、智能控制、傳感與信息領域的前沿研究和產業集成,創新性提供能夠延長和重塑生命的機器人智能手術全解方案。
此外,在合成生物新賽道,包括微元合成生物技術研發、嘉吉亞太生產線擴建項目。合成生物被視為引領生物制造變革和生物經濟發展的技術,被譽為繼DNA雙螺旋結構發現、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其產業發展備受重視。《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北京合成生物制造預計培育百家以上優秀初創硬科技企業,初步形成1到2個百億級產業集聚區。隨著此批次合成生物新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助力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的發展。
目前,昌平醫藥健康產業已經進入創新成果的爆發期。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獲批1類創新藥11個、創新醫療器械28個。過去三年,全區醫藥健康產業收入、產值年均增速分別為10%、16.6%,2023年分別達到910億元、370億元。據悉,2024年,昌平將力爭醫藥健康產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實現千億級醫藥健康產業集群目標。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