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12月12日,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以下簡稱集采)舉行,本次集采有62種藥品采購成功,共有234家企業的385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中選產品覆蓋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領域。
一大亮點是,本次集采中選的企業主要為內資企業,幾乎沒有外資藥企的身影。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外資企業不愿意采取降價策略或直接放棄醫院市場。
比如治療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艾地骨化醇軟膠囊,原研藥企是Chugai Pharmaceutical Co.,Ltd,該品種集采前低掛網價格,單價為3.66元,此次集采申報價不變,為3.66元。原研藥企未能夠中標,而國內藥企昂利康12月13日公告,12月12日,公司收到合作方美福潤通知,公司與其及其全資子公司溫州海鶴藥業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艾地骨化醇軟膠囊擬中選第十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根據公司與合作方美福潤簽訂的《藥品合作協議書》,公司擁有此合作產品50%權益。
再如抗癲癇藥物拉考沙胺注射液,拉考沙胺是由比利時優時比子公司施瓦茨法姆制藥公司(Schwarz Pharma)研發生產,其片劑、注射劑和糖漿劑早于2008 年在歐盟獲準上市,現已在全球超過70 個國家上市銷售,商品名為Vimpat。在國內,原研藥拉考沙胺片、注射液和口服溶液先后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獲批上市。拉考沙胺注射液原研藥企是UCB Pharma SA,該品種集采前低掛網價,單價為333元,此次集采申報價依舊是333元。該原研藥同樣未能中標。
相對而言,國內藥企的報價與外資企業相比明顯偏低。例如,默沙東的泊沙康唑注射液報價1420元,而國內企業報價僅42.18元,比默沙東的報價低了30倍。由于成本高昂,又無法接受低價策略,外企只能選擇退出。
分析認為,這一現象的背后也離不開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產仿制藥具備替代外資原研藥的能力,對原研藥市場展開了較為激烈的爭搶。
例如,間苯三酚注射劑在本次競標中共有31家企業參與,最終報價低至每支0.22元,降幅超90%。從競標結果來看,海夢智森報出0.22元/支(規格為4ml:40mg),價格最低,以此計算較限價降幅超92%。沐源生物、華潤雙鶴利民、恒生制藥等公司報價緊隨其后。
再比如,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西格列汀是本輪集采競爭中尤為激烈的產品,競標企業超過30家,包括華海藥業、科倫藥業、正大天晴、通化東寶、浙江醫藥、九典制藥、石藥歐意、辰欣藥業等國內藥企均有參與。從競標結果來看,海夢智森報出0.22元/支(規格為4ml:40mg),價格最低,以此計算較限價降幅超92%。沐源生物、華潤雙鶴利民、恒生制藥等公司報價緊隨其后。企業擬中標價已經可降至每片0.2元以下,降幅超過90%。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