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近年來,為促進“AI(人工智能)+醫療”持續發展,一系列政策文件陸續出臺。近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促進人工智能與醫學創新深度融合,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將上海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高地。
該方案包括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建設支撐平臺、打造全領域應用場景、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營造一流發展環境五個方面。
其中,方案明確人工智能與藥械研發深度融合:助力創新藥物研發、提升醫療器械智能化水平、助力藥械臨床試驗。
方案提出,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難成藥靶點、罕見病、復雜疾病抗藥性、創新藥檢驗檢測等復雜領域的應用。支持蛋白結構預測與從頭設計、藥靶預測、藥物設計與智能優化、虛擬篩選、晶型劑量、器官芯片等關鍵技術研究。
推動醫學影像設備、可穿戴設備、醫用
機器人等創新醫療器械向智能化、精準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支持多模態大模型、擴展現實、柔性感知等前沿技術賦能醫療器械設備,開發高性能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產品。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臨床試驗管理方面應用,探索應用數字孿生技術,結合藥物人工智能模型,建立患者和疾病模型,開展腫瘤新藥虛擬臨床研究試點。深入挖掘臨床專病隊列和自然人群隊列的特征與規律。
方案還明確人工智能與中醫藥深度融合。方案提出建立智慧中醫問診平臺。開展中醫診療智能評價,建立智慧化中醫優勢病種療效評價和內涵分析模型。探索開展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數字化傳承等工作。探索制定數字中醫藥關鍵技術系列標準。加強特色中藥制劑臨床療效總結和中藥有效成分、作用機理篩選。優化完善中藥服務安心達系統,實現本市溯源中藥飲片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此外,方案指出,建設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建設小分子創新藥物篩選和優化平臺,實現基于靶點動態結構的先導化合物發現、藥效評估和老藥新用等。建設大分子生物醫藥大模型干濕迭代設計平臺,發展大模型與低通量濕實驗一體自動化技術,實現蛋白質粒構建、表達、純化、性能檢測等低通量濕實驗的全過程自動化,加速產品研發。
業內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傳統醫療模式有望得到改變。對人工智能有較強理解力并已積極布局相關業務的公司,未來發展潛力將進一步提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