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回顧2024年第四季度,吉利德、諾華、強生等跨國藥企的裁員仍在繼續,且伴隨的還有砍管線、臨床終止等動作。
2024年12月,諾華宣布將關閉位于德國和美國的MorphoSys工廠,并計劃裁員約330人。早在2022年,諾華就明確提出,公司將進行全球架構大調整,以期提高效率和精簡公司整體結構。作為成本節約計劃的一部分,諾華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8000人,希望到2024年至少節省10億美元。
2024年11月底,吉利德科學宣布新一輪裁員計劃,在加州工人調整和再培訓通知(WARN)中,吉利德科學透露將在其公司總部所在地福斯特城湖畔大道 333 號裁員 104 人。根據文件,WARN 通知日期為 11 月 13 日,裁員將于 2025 年 3 月開始生效。據媒體報道,本輪裁員計劃包括解雇五名副總裁、一名高級副總裁以及公共事務、風險管理和人力資源等領域的董事。
強生中國2024年11月被傳多產品線裁員,賠償方案有“N+1”“N+2”“N+3”不等。并且有被裁的員工透露,此次裁員規模為20%,主要涉及外科部門。早前,就有多家媒體報道稱,強生醫療科技將對外科事業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自2025年1月1日起,外科事業部由微創與能量外科事業部、傷口閉合事業部、生物外科事業部、外科全產品拓展事業部(即廣域市場事業部)、戰略市場部、
機器人與數字化六大部門組成。與此同時,強生醫療科技中國區外科MONARCH事業部高級總監陳曉明已經決定離職。
默沙東2024年第四季度也被曝出在中國市場的裁員計劃。據悉,本輪裁員的原因與集采后市場格局變化相關。默沙東原本在DPP-4抑制劑市場占據優勢,但隨著集采常態化的推進,藥品價格下降成趨勢,藥企在參與談判和競價時將面臨更多挑戰,這也使得默沙東不得不向競爭對手讓利,集采后默沙東在該市場的份額將面臨縮減。
除了裁員以外,與此同時伴隨的還有跨國藥企砍管線、臨床終止等動作。例如,默克公司2024年12月份表示,由于實驗性抗癌藥物vibostolimab和favezelimab在與Keytruda聯合治療各種癌癥的多項試驗中失敗,公司已經停止了這兩種藥物的開發,以優先考慮其他正在進行的項目。
同年12月,默沙東發布公告,經評估后,決定停止TIGIT單抗vibostolimab、LAG-3單抗favezelimab兩個項目的開發。據悉,原先的開發計劃里,兩種藥物都是與K藥聯合開展的三期臨床試驗。這兩個項目旨在探索兩種免疫腫瘤藥物的組合,以期在多種癌癥類型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諾華2024年10月份也作了管線的削減,終止了(TERMINATED)SMURF1抑制劑LTP001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II期臨床試驗(NCT05497284),出于“申辦方的決定(Sponsor Decision)”。不過,諾華仍計劃繼續評估LTP001在該疾病中的作用,諾華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目前尚未觀察到任何令人擔憂或新的安全性信號。諾華尚未公布關于該候選藥物的詳細臨床數據。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4年全球醫療健康投融資的階段性下行趨勢仍在持續。對于制藥公司而言,降低成本仍是關鍵詞。跨國制藥企業需要持續做“減”法,將研發重點放在投資回報率更高、更加受市場認可的產品管線上,才能保證公司的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