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券商引援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融資額合計約574億美元,與2022年相比下滑21.26%。不過2024年1-11月,全球融資額合計約540億美元,同比微增0.2%。進入2025年,這種回暖態勢仍在持續。
據悉,1月13日,在摩根大通醫療健康會議(簡稱JPM大會)頭一天達成的收購交易額就接近200億元,參與方不乏禮來制藥、強生、艾伯維等MNC。
其中,強生公司宣布,公司將以14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療法生物制藥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加強神經領域管線布局。
英國制藥頭部葛蘭素史克(GSK)宣布與美國生物制藥公司IDRx達成一項規模11.5億美元的收購協議,這筆交易中包括10億美元的預付款。據報道,此次收購旨在增強GSK在抗癌領域的業務,特別是針對胃腸道間質瘤的實驗性藥物開發。
全球制藥頭部禮來宣布,將以25億美元現金收購生物制藥公司Scorpion Therapeutics,以擴大腫瘤治療產品線。
吉利德和利奧制藥(LEO Pharma)宣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吉利德將以17億美元的總交易額引進Leo Pharma的小分子口服STAT6(信號轉導子和轉錄激活子6)抑制劑,從而繼續擴大炎癥產品組合。
Nippon Shinyaku(日本新藥株式會社)8.1億美元引進REGENXBIO兩款罕見病基因療法。其中進展較成熟的罕見病基因療法是RGX-121,該療法目前正用于治療II型粘多糖貯積癥。
此外,MNC“掃貨”國產創新藥亦在升溫。例如,1月13日,先聲藥業集團旗下抗腫瘤創新藥公司先聲再明宣布,已與艾伯維就先聲再明正在中美兩國進行臨床I期研究的多發性骨髓瘤(MM)候選藥物SIM0500達成開發許可選擇協議。交易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高達10.55億美金。
1月初,信達生物宣布將IBI3009(一款靶向DLL3的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候選產品)的全球權益獨家授予羅氏。根據協議,集團與羅氏將共同負責該ADC候選藥物的早期開發,后續臨床開發將由羅氏負責。集團將獲得80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達10億美金的開發和商業化潛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基于全球年度銷售凈額的最高達中雙位數的梯度特許權使用費。
1月10日,先為達生物將口服伊諾格魯肽、長效皮下注射胰淀素受體激動劑等3款產品在大中華區和韓國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產品組合的獨家權利授予英國生物藥企Verdiva Bio。本次交易設計首付款近7000萬美元,此外,先為達生物還將有權獲得最高24億美元的潛在開發、注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產品商業化后的分層銷售額提成。
在業內看來,跨國藥企通過通過并購/授權交易許可快速獲取好苗子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商業路徑。近年來,我國醫藥企業出海的熱情高漲,與跨國藥企的合作交易也創下新高,證明了我國藥企研發創新的巨大潛力。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