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回顧2024年的醫藥行業,可以說是普遍承壓。國家統計局1月27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的財務指標中,醫藥制造業的營收雖然和同比持平,但營業成本整體上升2%,利潤總額整體同比下滑1.1%。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止2月5日,已發布業績預告的生物醫藥企業有257家,其中包括華大基因、以嶺藥業、華仁藥業等頭部在內的121家企業預計業績虧損,預計額合計超過300億元。
并且,至少47家企業出現上市以來首度虧損,如以嶺藥業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歸母凈虧損約6億元-8億元,同比下降159.16%—144.37%,這是該公司上市以來首度虧損的一年。分析認為,該公司業績預虧或因近效期產品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去庫存所致。
而在110家盈利增長的上市藥企中,熟悉的藥企包括華北制藥、東阿阿膠、川寧生物、國藥現代等。其中,華北制藥實現了1.2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達到2456.08%。而東阿阿膠、川寧生物、國藥現代三家則分別預計實現凈利潤15億元至16億元,同比增長30%至39%;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4.59%至54.16%,為13.6億元至14.5億元人民幣;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54億元到11.84億元,同比增長52.31%到71.10%。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藥企受集采或進醫保的影響,雖然保持了盈利,但與23年相比明顯出現大幅度下滑。例如,通化東寶預計的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4052萬元,同比減少96.53%;上海誼眾2024年歸母凈利潤800萬-1000萬元,同比減少93.81%到95.05%。這兩款藥企都有提及,主要產品在進入集采或進入醫保后,對產品價格,以及對經銷商進行價格補償等因素,造成對收入和利潤的負面影響。
總的來看,2024年的醫藥行業階段性承壓明顯,不過,展望未來,業內認為行業板塊調整已超過4年,估值消化已經相對充分,仍對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例如,招商證券報告中提到,醫藥高增長質量或驅動成長性超預期,2025年,醫藥行業在政策引導下正在經歷新舊動能切換,無論是戰略升級、產品渠道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醫藥的投資或許即將進入“向質量要收益”的階段。
華源證券發布研報稱,預計2025年邊際改善可期,看好結構性機會。隨著反腐常態化,2025年行業有望進一步復蘇,疊加藥企積極轉型,創新和出海前景可期。
浙商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提到, 醫藥板塊整體2024年業績承壓,業績增速和資金配置接近底部,2025年行業業績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增長質量和估值相關度預計進一步提升,而非短期業績表現,也就是投資者或更加關注增長的持續性和確定性,該行認為以上領域戰略的積極變化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選股視角。
華福證券分析師也表示,進入2025年后,市場有望開啟估值切換,2024年大環境影響下醫藥板塊較多公司業績承壓,2025年一季度有望迎來業績拐點。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