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在整個醫藥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為了控本并集中資源用于優勢領域,藥企紛紛選擇拋售資產。2025年以來,大批藥企集體業務剝離。
其中,CRO頭部藥明康德繼2024年12月宣布出售美國、英國細胞業務后,2025年1月13日,公司宣布出售間接控股子公司藥明合聯7.17%的股份,從而獲取超20億元收益,這筆錢將用于加速推進全球產能及能力建設,吸引并保留優秀人才,持續強化公司一體化CRDMO(合同研究、開發和生產組織業務)模式。
1月17日,藥明康德又宣布,出售美國醫療器械測試業務,其將位于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和明尼蘇達州圣保羅的兩個工廠出售給醫療技術測試、臨床和監管咨詢公司NAMSA,此次業務剝離旨在優化公司戰略業務組合,使公司能夠更加專注于并定位于在美國及其他地區對核心CRDMO業務進行進一步投資。同時,這一舉措也加強了藥明康德在藥品領域的獨特CRDMO模式。
和黃醫藥1月份宣布,擬作價44.78億元出售上海和黃藥業45%的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把交易所得款項用于開發其內部管線,包括應用于其新一代的抗體偶聯藥物(ADC)平臺,并計劃頭個抗體靶向偶聯藥物(ATTC)候選藥物將于2025年下半年進入臨床試驗。
1月15日,廣濟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公開掛牌轉讓湖北廣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0%股權,交易對價為4479萬元。公司稱,其轉讓所持有的醫藥科技公司股權,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符合公司整體戰略發展需要以及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此外,還有一些藥企選擇出售醫院,其中新華醫療在1月掛牌轉讓旗下山東新華昌國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55%股權,底價約1.13億元。此前在2020年12月和2020年4月,新華醫療就已公開出售淄博淄川區醫院西院有限公司70%的股權和南陽市骨科高新區醫院有限公司80%的股權。
在業內看來,曾經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藥企辦醫院掀起了熱潮,以尋求新的增長曲線。但自2019年熱度開始回落,加上疫情、集采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過去藥企辦醫院依賴藥品銷售獲取利潤的模式已難以繼續,這也使得一些藥企選擇出售醫院,形成了退出潮。
除了新華醫療以外,還有常寶股份、景峰醫藥、人福醫藥、華潤三九、益佰制藥等多家上市藥企均有陸續轉讓旗下醫院股權。
當前,入不敷出是藥企的普遍現狀,而“聚焦主業”則是行業的核心課題。業內指出,在當前的環境下,藥企如果仍要維持高舉高打模式肯定不能長久,而通過砍掉并不擅長的生產、銷售條線,專注于研發領域,這或能夠為藥企提供更多的現金流以支撐未來的業務。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