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正飛速發展。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1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線的創新產品數量,已從2021年7月的2251款增至4391款,同類首創產品從418款增長到836款,增速達100%。此外,2015年以來,中國上市的創新藥物數量也已多達500余種。
目前,隨著中國創新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國產新藥臨床、上市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多。據悉,上周(3月3日-9日),就有恒瑞醫藥、人福醫藥、和譽醫藥等大批藥企披露1類新藥臨床試驗獲批。
3月9日,恒瑞醫藥公告,子公司福建盛迪醫藥有限公司、北京盛迪醫藥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國家藥監局核準簽發關于注射用HRS-4029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將于近期開展臨床試驗。注射用HRS-4029為一款新型神經保護劑,可減輕興奮性神經毒性,擬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目前,國內外尚無同靶點神經保護劑上市,公司累計研發投入約2317萬元。
3月6日,CDE公示,和譽醫藥申報的1類新藥ABSK131膠囊獲批臨床,擬開發治療晚期/轉移性實體瘤。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高選擇性的、可入腦的MTA協同PRMT5抑制劑。據了解,ABSK131具有強效的抗腫瘤活性。在臨床前研究中,它對MTAP缺失的腫瘤細胞顯示出極好的選擇性。2024年12月,該產品已經于2024年12月在美國獲批臨床。
3月4日,CDE公示,信達生物1類新藥IBI3007獲批臨床,擬開發治療晚期惡性實體瘤。據了解,這是一款新型的、可兼顧療效和可控安全性的靶向TROP2的免疫刺激抗體偶聯物(ISAC),能為TROP2+ 的各類腫瘤患者提供新的單用或聯用選擇。本次是該產品首次在中國獲批IND。
同日,海昶生物1類新藥HC016脂質復合物注射液獲批臨床,擬開發用于晚期或復發性實體瘤,包括黑色素瘤、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肉瘤。
此外,山西納安生物科技申報的1類新藥注射用T320在近日獲批臨床,擬開發治療晚期實體瘤。根據納安生物公開資料,這是一款靶向組織因子(tissue factor,TF)的ADC。和譽醫藥1類新藥ABSK131膠囊也獲批臨床,擬開發治療晚期/轉移性實體瘤。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款高選擇性的、可入腦的MTA協同PRMT5抑制劑……
從整體來看,上周獲批臨床的1類新藥中,抗腫瘤藥物占大頭。分析人士認為,這體現出中國腫瘤新藥研發飛速發展,創新藥臨床研究正逐步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展望未來,隨著抗腫瘤藥物研發與AI不斷集合,后續這一領域還將涌現出更多國產創新成果,在治療的精準度和效率上得到進一步提升,惠及更多患者。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