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市場分析】在醫療改革持續深化的大背景下,集中帶量采購(集采)政策已成為重塑中國醫藥市場格局的關鍵力量。自 2018 年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集采范圍不斷擴大,涉及藥品種類日益增多,這一政策旨在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降低藥品價格,減輕患者負擔,同時優化醫藥行業生態。在集采的大趨勢下,中國醫藥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跨國藥企與本土企業的合作逐漸成為行業新焦點,為雙方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開辟新的發展路徑。
如億帆醫藥近日稱,公司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就拜耳旗下經典靶向藥拜萬戈®(瑞戈非尼片)和多吉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簽訂商業化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公司獲得拜耳旗下經典靶向藥拜萬戈®和多吉美®在中國內地的獨家市場推廣權益。資料顯示,拜萬戈®適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胃腸道間質瘤及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多吉美®適用于晚期腎細胞癌、肝細胞癌及放射性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治療。
分析人士指出,在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原研藥市場格局加速重構。拜萬戈 ® 和多吉美 ® 作為拜耳腫瘤管線中的成熟產品,雖曾憑借臨床優勢占據市場重要地位,但隨著仿制藥的低價沖擊和集采政策的深化,其市場面臨挑戰。
據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都已經進入了集采,原研方拜耳出局。因此交給本土企業推廣銷售,是其順理成章的選擇。此外,拜耳選擇剝離這兩款產品,旨在聚焦高潛力創新藥研發,如前列腺癌新藥 Nubeqa® 等,同時通過輕資產合作模式降低運營成本。
而對于億帆醫藥而言,此次合作是其腫瘤治療領域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公司通過整合外部產品資源,進一步完善了腫瘤產品線矩陣,形成了從化療藥物到靶向治療的全鏈條覆蓋。
2月13日,百洋醫藥與羅氏制藥也宣布攜手,百洋醫藥獲得羅氏制藥旗下經典腫瘤靶向藥美羅華(利妥昔單抗)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市場推廣權。
數據顯示,美羅華自上市之后全球銷量曾一路“狂飆”,并于2017年達到全球銷售峰值,銷售額高達74億瑞士法郎。但是,隨著其在歐洲和美國市場的專利相繼到期,面對越來越多的生物類似藥競爭,美羅華的全球銷售額從2017年的74億瑞士法郎峰值驟降至2024年的13.79億瑞士法郎。
業內表示,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政策環境的變化,百洋醫藥與羅氏制藥的合作,不僅是藥物推廣層面的合作,更是雙方在品牌運營、市場準入和患者服務等多維度的協同。這種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藥物的市場競爭力,也為醫藥行業的合作模式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反映了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戰略調整的新趨勢。
除以上企業外,此前,賽諾菲、諾華、輝瑞、勃林格殷格翰都采取過類似動作,來適應國內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
分析人士指出,集采中標成為藥品進入醫院市場的關鍵門票,未中標的產品市場將被大幅壓縮。這就要求藥企不僅要有優質的產品,還需具備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規模化生產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跨國藥企還是本土企業,都難以僅憑自身力量在新市場規則下獨立,合作成為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
展望未來,隨著集采政策的持續推進和中國醫藥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跨國藥企與本土企業的合作模式將不斷深化和拓展。從合作領域看,除了傳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合作,在數字化醫療、互聯網醫療等新興領域也將出現更多合作機會。在合作范圍上,雙方合作將從國內市場延伸至國際市場。本土企業借助跨國藥企的國際網絡,將中國創新藥推向全球,跨國藥企則通過與本土企業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國創新生態,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有助于雙方在集采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將為中國醫藥行業的整體升級和全球影響力提升注入新動力。?
集采政策雖給中國醫藥市場帶來巨大變革和競爭壓力,但也為跨國藥企與本土企業的合作創造了契機。通過合作,雙方能夠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在新的市場格局中實現共贏發展,推動中國醫藥行業邁向更高水平。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