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在醫藥科技不斷創新的當下,核藥領域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腫瘤治療等領域的新興力量。近年來,隨著多家企業在核藥賽道的積極布局與投入,該領域呈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其中從遠大醫藥、諾華等企業的核藥產品收入表現中,可一窺核藥市場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據悉,諾華作為全球制藥頭部,在核藥領域成績斐然。其 2024 年財報顯示,重磅核藥產品 Pluvicto 在 2024 年收入達到 13.92 億美元,同比增長 42%,頭次突破 10 億美元大關;另一款核藥 Lutathera 在 2024 年銷售額也達到 7.24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兩款核藥在 2024 年總收入高達 21.16 億美元 。
資料顯示,Pluvicto 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療,憑借其準確的靶向性,能夠將放射性核素精準地輸送到癌細胞,實現對癌細胞的高效殺傷,同時較大程度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害。Lutathera 則在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面表現出色,通過與腫瘤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發揮治療作用。這些產品的成功,不僅為諾華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向全球展示了核藥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巨大潛力,激發了更多企業對核藥研發的熱情與投入。?
在國內,遠大醫藥在核藥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根據其 2024 年業績報告,其全年實現收入約 116.45 億港元,同比增長約 10.6%。其中,集團核藥抗腫瘤診療板塊表現亮眼,錄得收益約 5.89 億港元,較 2023 年同期大幅上漲約 176.6%。
據悉,遠大醫藥核心產品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自 2022 年 1 月獲批后,迅速進入快速放量期,截至 2024 年末已累計治療近 2000 例患者,2024 年實現近 5 億港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速超 140% 。
資料顯示,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主要用于肝癌等肝臟惡性腫瘤的治療,它通過介入手段將攜帶放射性核素釔 - 90 的微球精準輸送到腫瘤部位,對腫瘤細胞進行近距離、高強度的照射,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為眾多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也推動了遠大醫藥在核藥市場的快速發展。
業內表示,近年來,核藥領域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從新型放射性核素的研發,到靶向分子和放射化學領域的突破,以及放射性配體設計的創新等,都為核藥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這些創新成果使得核藥的療效不斷提升,安全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拓展了核藥的應用范圍和市場空間。
但是業內也指出,核藥的研發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包括核物理學、放射化學、生物學、醫學等,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從放射性核素的制備、載體的設計與合成,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質量控制,每一個環節都面臨著非常高的技術挑戰。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只有4家創新制藥企業在腫瘤治療方面實現了創新核藥商業化應用。而截至2024年9月25日,2000年以來全球上市的主要核藥產品只有24款,其中有國內企業參與的產品只有4款。
盡管核藥市場面臨諸多挑戰,但其發展前景依然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放射性核素、靶向策略和藥物劑型將不斷涌現,核藥的療效和安全性將進一步提升,市場需求也將持續增長。同時,隨著產學研醫管多方協同合作的不斷加強,技術壁壘有望被突破。例如,通過產學研合作,加快新型核藥的研發進程;醫療機構與企業合作,開展臨床研究,優化治療方案,提高核藥的治療效果;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鼓勵企業創新,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核藥市場的健康發展。
預計未來,核藥將在腫瘤治療等領域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成為醫藥市場的重要增長點,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和希望。從國內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核醫療頭部企業包括東誠藥業、中國同輻、遠大醫藥、恒瑞醫藥、科倫博泰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