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在資本寒冬的余韻中,中國新藥出海的熱潮卻愈發洶涌。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共達成了79起新藥license-out交易,進入2025年,BD(商務拓展)合作浪潮熱度不減,2025 年開年至今,國內已達成了24筆新藥出海交易,多筆過億合作盡顯中國創新藥實力。
日前,橙帆醫藥宣布,其與美國Ollin Biosciences公司就自主研發的FIC雙特異性抗體藥物VBS-102達成合作。根據協議,Ollin公司將獲得該藥物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橙帆醫藥保留大中華區權益。本次交易總金額≤4.4億美元,包含首付款、開發、注冊及商業化里程碑付款。此外,橙帆醫藥將獲得授權區域銷售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3月25日,恒瑞醫藥宣布與默沙東達成Lp(a)抑制劑HRS-5346的許可協議,根據協議條款,恒瑞醫藥將HRS-5346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權利有償許可給默沙東。恒瑞醫藥將收取2億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資格獲得不超過17.7億美元的與特定的開發、監管和商業化相關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如果相關產品獲批上市,基于HRS-5346的凈銷售額的銷售提成。本次交易金額高達19.7億美元。
3月24日,減肥藥頭部諾和諾德宣布將以2億美元的首付款買下聯邦制藥一款GLP-1 類長效三重激動劑的全球(除大中華區外)權益,首付款2億美元,交易總金額達20億美元。
3月21日,和鉑醫藥宣布與阿斯利康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研發針對免疫性疾病、腫瘤及其他多種疾病的新一代多特異性抗體療法。作為項目授權方,和鉑醫藥不僅將得到1.75億美元的首付款,還將收獲阿斯利康1.0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以認購前者9.15%的新發行股份。
......
可以看到,在資本寒冬余溫未散的情況下,license out出海案例頻現,通過對外授權交易,國內藥企可以獲得直接的經濟回報,還能獲得面對國際市場的產品開發、臨床試驗審批審評、上市許可申請、生產銷售方面的經驗。這對于那些不具備藥物研發、臨床試驗、注冊審批、全球銷售等全鏈條的掌控能力的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東北證券經分析指出,現如今中國新藥企業BD交易數量較往年實現較大增長,交易金額亦明顯提升,未來,國產創新藥出海市場有望進一步活躍。TOP MNC(跨國制藥公司)認可中國本土企業研發實力,有更強意愿給予高估值;另一方面,四個高景氣度賽道,國產新藥整體研發進度可圈可點,研發實力較強的國產藥企有望與外資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同臺競技。
而就近期的關稅政策給BD交易帶來的影響,業內表示,BD交易屬于服務貿易或技術轉移,并非實物交割,因此與關稅沒有直接關系。
國信證券也發布研報稱,國產創新藥的研發進度和臨床數據越來越在全球范圍內占到優勢,創新藥BD出海受關稅影響較小,有望繼續通過授權出海的形式實現全球的商業化價值。推薦關注具備高質量創新能力的公司:科倫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三生制藥、康諾亞-B、和黃醫藥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