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 7月5日,我國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其明確要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價格管理、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備使用、投融資等政策,優化審評審批和醫療機構考核機制,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要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夯實我國創新藥發展根基。
業內人士表示,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國內創新藥發展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看好頭部創新藥企。另有機構指出,創新與商業化并重,重點關注產品差異化優勢顯著、創新屬性較高的細分頭部企業。推薦組合:①Biotech:信達生物、百濟神州、和黃醫藥、康方生物、諾誠健華、智翔金泰、榮昌生物、康諾亞、澤璟制藥、三生國健等;②制藥公司:恒瑞醫藥、中國生物制藥、石藥集團、華東醫藥、京新藥業等。
其中Biotech以信達生物為例,其在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細胞治療等領域的新藥創制已經具備較高水平,其上市一批、臨床一批、開發一批的良性循環,讓人看到信達生物隱藏在35條管線里的發展雄心。
近年年,信達生物在業界“出圈”,主要來自其在抗癌創新藥領域的突出表現。據悉,2023年第四季度,其達伯舒第七項新增適應癥及達攸同(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第八項新增適應癥被納入2023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是中國獲批用于EGFR-TKI治療失敗非小細胞肺癌的醫保PD-1抑制劑和醫保貝伐珠單抗。耐立克(奧雷巴替尼片)獲批新適應癥,惠及更廣泛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此外,信達生物2款創新腫瘤靶向藥物IBI-344(ROS1抑制劑)和IBI-351(KRAS G12C抑制劑)的新藥上市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并授予優先審評資格,商業化產品組合豐富度和協同價值有望持續提升。
但信達生物并不只是專注開發抗腫瘤藥物的創新藥企,其已建立起一條擁有涵蓋癌癥、心血管及代謝、自身免疫、眼科及其他主要治療領域的逾30款新藥品種的創新產品管線,已取得十款產品獲批上市,同時還有8個產品在上市申請(NDA)或關鍵注冊臨床階段,18個產品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信達生物創新藥的發展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19.75億元。
制藥公司中以恒瑞醫藥為例,數據顯示,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公司業績重返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其業績的增長主要在于創新藥收入增長。公司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創新藥收入達106.37億元(含稅,不含對外許可收入),同比增長22.1%。
據悉,依靠研發管線的創新藥,恒瑞醫藥2023年與多家國際藥企達成合作,全年達成5項授權合作,總交易金額超40億美元。截至目前,恒瑞醫藥已在國內獲批上市16款1類創新藥、4款2類新藥。
恒瑞醫藥在創新藥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離不開公司持續加大創新力度,維持較高的研發投入。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合計研發費用達63.46億元,占營收比重提升到29.83%,創歷史新高。2023年,恒瑞醫藥累計研發投入達61.5億元,占營收比重達26.95%。今年一季度,其研發費用達12.2億元。目前,該公司在研管線儲備豐富,國際化進程持續加速。據悉,恒瑞醫藥在腫瘤領域有豐富的研發管線,同時在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領域也進行了廣泛布局。
據了解,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國內創新藥企業逐漸迎來密集收獲期。近年來,多款創新藥企業的核心產品陸續進入高速放量期;如2023 年百濟神州澤布替尼實現銷售額12.9 億美元(+128%),艾力斯伏美替尼銷售19.72 億元(+155%),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單抗銷售13.58 億元(+148%),和黃醫藥呋喹替尼2023 年11 月FDA 獲批上市后實現當年銷售額1500 萬美元,臨床療效優異品種的國內外商業化前景值得看好。此外,多家Biotech 企業的虧損額度迎來收窄,如2023 年百濟神州和信達生物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7.16 億元(22 年為-136.42 億元)、-10.28 億(22 年為-21.79 億);虧損大幅收窄一方面由于收入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得益于費用率的優化。業內表示,未來隨著利好政策的持續加持,國內創新藥有望迎來更多收獲。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