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驅動:零碳園區的時代機遇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委發文,明確支持“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模式,鼓勵工業園區通過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實現綠色轉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首ci提出“零碳園區"概念,強調通過碳足跡管理和綠電直供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國際層面,歐盟碳關稅(CBAM)的落地進一步倒逼企業加速低碳化進程。在此背景下,綠電直供與源網荷儲一體化不僅是環保需求,更是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二、源網荷儲一體化: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
傳統能源系統面臨新能源波動性大、電網穩定性不足等挑戰,而源網荷儲一體化通過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和儲能資源,構建高度協同的新型電力系統:
源:因地制宜開發集中式與分布式風光項目,結合氫能、冷熱電聯供等多能互補模式,確保清潔能源穩定供應。
網:依托智能微電網和增量配電網技術,實現綠電直供與多能調度,打造區域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荷:精準匹配園區企業用能需求,通過綠電直供降低用能成本,同時滿足國際碳足跡認證要求。
儲:配置共享儲能電站,將新能源的“間歇性"轉化為“可調可控",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新能源消納能力,還通過“虛擬電廠"聚合資源,為園區企業創造額外收益。
三、綠電直供零碳園區: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綠電直供通過“新能源專線"直接為園區供電,減少傳輸損耗,降低用電成本。其核心優勢在于:
降本增效:企業可享受低于電網的電價,同時規避碳關稅壓力,提升出口競爭力。
碳核算透明化:綠電的環保屬性直接體現在碳排放報告中,助力企業評級提升。
場景多元化:園區內配套光儲充檢超充站、氫能應用、低空經濟等新興業態,形成綠色產業生態閉環。
通過實時監測源、網、荷、儲數據,動態優化能源調度,實現園區碳足跡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企業提供能效改進方案。
四、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零碳園區的智慧大腦

對園區微電網的源、網、荷、儲能系統、充電負荷進行實時監控、診斷告警、全景分析、有序管理和高級控制,滿足微電網運行監視全面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調整控制前瞻化、全景分析動態化的需求,完成不同目標下光儲充資源之間的靈活互動與經濟優化運行,實現能源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da化。
4.1平臺功能概況圖

4.2系統總覽
“源網荷儲"等全量運行數據,存儲展示、狀態檢測、運行告警,直觀展示微電網系統電量、碳排、成本、設備運行等各類數據,實時呈現微電網電力數據流向和設備安全情況。

4.3微電網運行監測
支持電站拓撲、設備監控、策略執行、態勢感知、運行評價等功能。

4.4功率預測
分布式能源、充電站、空調、常規負荷等分類預測;預測服務涵蓋日前及日內多個時間尺度。

4.5優化調度
基于能耗最you、成本最di和碳排放最少的經濟優化調度;考慮電網供電力平滑與電壓穩定的安全運行調度策略;需求側響應電網互動策略。

4.6聚合資源
聚合微電網內光伏、儲能、充電樁及空調柔性負荷;以單一虛擬電廠子站與獨立電力戶號接入上層負荷聚合商或虛擬電廠平臺;充分發揮微電網靈活資源的調節能力,實現微電網整體收益最da化。

4.7運行控制
光伏:防逆流
儲能:防逆流、峰谷套利、需量控制、柔性擴容
光儲: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動態擴容
光儲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有序充電
源網荷儲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有序充電、負荷柔性控制

4.8碳排管理
企業、部門、區域碳排監控;碳排統計、同環比分析;支持月、年碳排報表;碳盤查報告。

4.9智能運維
設備檔案管理
重要設備包括變壓器、空調主機等設備信息,配置二維碼。
運維流程管理
任務管理、巡檢記錄、缺陷記錄、消警記錄、搶修記錄、通知工單。
設備維護
提醒用戶及時查看或更換相應設備,并提示維修或更換建議。
專家報告
系統定期為用戶生成能耗分析報告,提供專家建議。

4.10能源規劃
基于負荷信息、設備信息、市場信息、地理信息等內容進行優化配置,提供經濟最you的容量配置方案。

五、總結
在全球加速推進“雙碳"目標的背景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解決方案通過合理配置能源資源、優化能源調度方案,正引ling一場能源領域的智慧革命,為工業園區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全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