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27
2011年
08月 -
【出處】出自《南京民間藥草》。【拼音名】LónɡXūShēn【英文名】RootofDiversifoliousPhysaliastrum【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江南散血丹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ysaliasterumheterolphyllum(Hemsl.)Migo[Leucophylsaisheterophylla(Hemsl.)Avertt]采收和儲藏:秋冬季挖取地下部分,曬干。【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0.3-0.6m。根多條簇生,近肉質。莖直立,綠色,幼嫩時具細疏毛。葉互生;【查看全文】
-
27
2011年
08月 -
【出處】出自《綱目》。【拼音名】ShuǐXiānGēn【英文名】BulbofChineseNarcissus【別名】水仙球根、水仙頭【來源】藥材基源: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鱗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arcissustazettaL.var.chinensisRoem.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挖鱗莖,洗去泥沙,用開水燙后,切片曬干或鮮用。【原形態】水仙,多年生草本。鱗莖卵球形。葉基生,直立而扁平,寬線形,長20-40cm,寬8-15mm,先端鈍,全緣,粉綠色。花莖中空,扁平,幾與葉等長;傘房花序有花4【查看全文】
-
27
2011年
08月 -
【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拼音名】ShíLuóMò【英文名】rootofChampionPentasacme【別名】五來、南石蘿摩、假丁刁竹、鳳尾草、滿草、水楊柳【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石蘿摩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dasacmechampioniiBenth.采收和儲藏:4-10月采收全草,曬干或鮮用。【原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cm。通常不分枝,節間長1.5-3cm,無毛。葉對生,膜質;葉柄極短,長1-2mm;葉片狹披針形,長4-16cm,寬0.5-1【查看全文】
-
26
2011年
08月 -
中藥地黃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每年10—11月采集,曬干即成生地。將生地以砂仁、酒、陳皮為輔料,反復蒸曬至顏色變黑,質地柔軟即為熟地。生地與熟地藥理作用是不同的,臨床醫生和消費者切記不可將兩藥互相替用。生地性寒,功能為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療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癥。由生地為主制成的六味地黃丸,就是的補腎良藥,臨床還常用于慢性腎炎、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結核等病的治療。生地生地制成熟地后,藥性由寒變微溫,其功能也發生變化,成為補血藥。熟地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查看全文】
-
26
2011年
08月 -
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稱,中華傳統醫學長期以來一直視為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珍貴中草藥。民間傳說靈芝有*、長生不老之功效。靈芝,是祖國中醫藥寶庫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譽。古今藥理與臨床研究均證明,靈芝確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功效。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對靈芝的功效有詳細的極為肯定的記載。現代藥理學與臨床實踐進一步證實了靈芝的藥理作用,并證實靈芝多糖是靈芝扶正固本、滋補強壯、延年益壽的主要成分。現在,靈芝作【查看全文】
-
26
2011年
08月 -
生地的功效與作用功能與主治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用法與用量鮮地黃12~30g。生地黃9~15g。貯藏鮮地黃埋在砂土中,防凍;生地黃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歷代本草著作對生地的論述】《神農本草經》:味甘,寒。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名醫別錄》:大寒。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后血上薄【查看全文】
-
26
2011年
08月 -
【別名】川樸、紫油厚樸【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厚樸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或凹葉厚樸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var.bilobaRehd.et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剝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陰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陰濕處,“發汗”至內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干燥。【制法】厚樸:刮去粗皮,洗凈,潤透,切絲,曬干。本品為彎曲絲條狀,斷面纖維性,外表面黃棕色,內表深紫褐色。姜厚樸:取厚【查看全文】
-
26
2011年
08月 -
英文:musk常用芳香開竅藥。別名麝臍香。始載于《神農本草經》。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馬麝M.sifanicus或原麝M.moschiferus成熟雄體臍部腺囊中的干燥分沁物(圖1~3)。李時珍云:“麝之香氣遠射”,故名。產地和性狀麝是高山動物,多生活在海拔2000~4000米左右的山林或巖坡。產于中國的西藏、青海、云南、甘肅、貴州、陜西等省區和西伯利亞、朝鮮半島、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中國麝的野生資源約占世界的70%以上,品質也居世界*。麝香既是名貴藥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