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分析儀操作過程你學會了沒?
粒度分析儀使用90°動態光散射技術測量粒子和分子大小,靜態光散射法測定蛋白質與聚合物的分子量;系統靈敏度遠遠高于光電倍增管檢測器(PMT);更使用He-Ne氣體激光器,加上精確的內部溫控技術,密閉光路以及軟件算法,保障數據重復性、準確性以及0.3納米的測試下限;同時支持SOP標準操作,以及測量數據智能評估,方便用戶使用。
粒度分析儀使用方法操作規程
1、打開儀器的主電源開關,預熱15——20分鐘后,開啟計算機的設備程序。
2、打開泵機和超聲波振動儀開關,檢查儀器設備是否運行正常。
3、根據樣品的不同性質,設置不同的泵機速度。
4、根據樣品的需要,確定是否開啟超聲波儀。如需開啟,確定超聲波振動儀的強度。
5、設定測試樣品的光學參數,樣品編號,然后采用二次水測定樣品背景。
6、背景測定后,加入分散好的樣品,控制其濃度在測試范圍內,當分散體系的濃度穩定后開始測定。
7、收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處理。
8、測試結束后,將管道和樣品槽中的溶液全部排除,同時用二次水對樣品槽、管道進行清洗,以便下次測量;
9、測試結束后,關閉電源,并將攪拌器用二次水浸泡。
粒度分析儀是一種測量、呈現和報告特定粒子或者液滴群粒度分布的分析儀。 粒度分析儀在工藝開發以及粒子系統質量控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建立起高效的工藝和取得高質量的產品。以往采用的是取樣與離線粒度分析儀(激光衍射、動態光散射、沉淀或篩余分析)進行產品質量控制。但是無論是常見的取樣難題、對于加快過程開發的更大壓力,還是對于一步到位過程的更大需求,均需要開發出原位粒度分析儀。由于能夠測量過程中自然存在的粒子,因此大大地提高了了解、優化和控制他們的粒子和液滴系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