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需求
·氨基酸----12種必須氨基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組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10種非必須氨基酸;此外還需要谷氨酰胺,它在細胞代謝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合成的來源,同樣也是合成三、二、一磷酸酰苷所需要的基本物質。
·碳水化合物----糖類--葡萄糖;半乳糖;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最高,半乳糖低。
·無機鹽----鈉、鉀、鎂、磷、鈣等;
·維生素----生物素、葉酸、核黃素、維生素C、維生素B12、吡哆醇等;
·蛋白質與肽----白蛋白、抑肽酶、胎球蛋白、纖粘連蛋白、轉鐵蛋白、生長因子;
·脂肪酸和脂類物質----亞油酸、油酸、膽固醇等;
·微量元素----鐵、鋅、硒、銅、錳、鉬、釩等。
(2)溫度
常用的溫度是37°,但需要注意不同生物來源的組織細胞,最適宜的培養溫度是不同的,且細胞耐低溫,不耐高溫。在生理溫度范圍內,溫度與細胞生長率呈正相關。
(3)滲透壓
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培養基中各種鹽成分的濃度決定。細胞必須生活在與自身原生質體等滲的環境中,若生存環境滲透壓高于自身,培養的細胞則有可能會面對脫水而亡,若生存環境滲透壓低于自身,培養的細胞則有可能面對吸水漲破而亡,但大多數培養細胞對滲透壓有一定耐受性。人血漿滲透壓290mOsm/kg, 可視為培養人體細胞的理想滲透壓。鼠細胞滲透壓在320mOsm/kg左右。對于培養大多數哺乳動物細胞,控制培養基的滲透壓在260-320mOsm/kg的范圍為宜。
(4)氣相
體外細胞培養的氣相環境常由5% CO2與95%空氣構成。其中O2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過程。CO2用于維持培養液的酸堿度。
(5) pH
適宜大多數細胞生長的培養基pH在7.0-7.4之間,pH7.4的環境適合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細胞系。酚紅在培養基中被用來作為pH值的指示劑,用以持續監測培養液的酸堿度,在低pH值時酚紅使培養液呈黃色,而較高的pH值時使培養液呈紫色,pH值7.2-7.4時為紅色,適合細胞培養。
(6)無毒無污染
無毒和無菌是體外培養細胞的前提條件。在活體的細胞的解毒系統和免疫系統,可抵抗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質的入侵,但細胞在體外培養中,缺乏機體免疫系統的保護從而喪失對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和對有害物質的解毒能力。因此保證細胞的生長環境的無毒無污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首要條件。在細胞培養過程一定要注意防止有毒化學物質污染、微生物污染、不同細胞間交叉污染。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