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不銹鋼儲罐焊接的工藝評定?
評定目的與標準依據
目的:不銹鋼儲罐焊接工藝評定主要是為了驗證所擬定的焊接工藝是否能夠確保焊接接頭的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和使用要求。通過工藝評定,確定合適的焊接工藝參數,保證焊接接頭在力學性能、耐腐蝕性等方面達到預期目標。
標準依據:評定過程要依據相關國家標準,如 GB/T 47014 - 2011《承壓設備焊接工藝評定》。該標準規定了焊接工藝評定的規則、試驗方法和合格指標等內容,是進行不銹鋼儲罐焊接工藝評定的重要依據。同時,在一些特殊行業,如食品、制藥、化工等,還可能需要滿足行業特定的標準或規范。
評定準備
焊接工藝規程(WPS)擬定:根據不銹鋼儲罐的材質(如 304、316L 等)、厚度、結構形式和使用要求,擬定初步的焊接工藝規程。WPS 應包括焊接方法(如 TIG 焊、MIG 焊等)、焊接材料(焊絲、焊條的型號和規格)、焊接參數(電流、電壓、焊接速度、氣體流量等)、坡口形式、預熱和后熱措施等內容。
試件準備:按照擬定的 WPS 要求準備焊接試件。試件的材料應與實際儲罐的不銹鋼材料相同,并且在尺寸、厚度等方面要滿足評定標準的要求。試件的形狀通常包括板狀試件(用于對接焊縫評定)和管狀試件(用于環焊縫評定)。同時,要確保試件的加工精度,如坡口的制備應符合規定的形狀和尺寸,表面清潔無油污、鐵銹等雜質。
焊接設備與人員準備:選用合適的焊接設備,并確保設備狀態良好,能夠按照設定的參數穩定工作。焊接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和經驗,熟悉不銹鋼焊接工藝和評定要求。
焊接過程控制
參數記錄:在焊接試件過程中,嚴格按照擬定的 WPS 進行操作,并詳細記錄實際焊接參數。這些參數包括焊接電流、電壓的實際波動范圍、焊接速度的變化情況、氣體保護焊的氣體流量等。記錄這些參數有助于后續對焊接工藝的分析和驗證。
焊接順序與操作規范:對于多道焊或多層焊的試件,要按照規定的焊接順序進行操作。同時,要遵守焊接操作規范,如控制層間溫度、清理層間熔渣等。在焊接過程中,應避免出現焊接缺陷,如氣孔、裂紋、未熔合等。如果出現焊接缺陷,應及時分析原因,并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修復。
檢驗與測試
外觀檢查:焊接完成后,首先對試件的焊縫進行外觀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焊縫的形狀(應飽滿、均勻)、尺寸(余高、寬度等應符合要求)、表面質量(無裂紋、氣孔、咬邊、未焊滿等缺陷)。外觀檢查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外觀缺陷,要分析原因并判斷是否影響焊接工藝評定的結果。
無損檢測:根據儲罐的設計要求和評定標準,對試件進行無損檢測。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有射線檢測(RT)、超聲波檢測(UT)、磁粉檢測(MT,適用于磁性不銹鋼)和滲透檢測(PT)。無損檢測的目的是檢查焊縫內部是否存在缺陷,如內部氣孔、夾渣、未熔合等。檢測結果應符合相應標準規定的合格級別。
力學性能測試:從焊接試件上截取試樣進行力學性能測試,主要包括拉伸試驗、彎曲試驗和沖擊試驗(根據儲罐的使用條件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沖擊試驗)。拉伸試驗用于測定焊接接頭的抗拉強度,確保其不低于母材標準規定的下限值;彎曲試驗用于檢驗焊縫的塑性和致密性,觀察試樣彎曲后焊縫處是否有裂紋等缺陷;沖擊試驗用于評估焊接接頭在低溫或沖擊載荷下的韌性。
金相檢驗與耐腐蝕性測試(可選):對于一些對焊接質量要求較高的不銹鋼儲罐,如在強腐蝕環境下使用的儲罐,可能需要進行金相檢驗和耐腐蝕性測試。金相檢驗可以觀察焊縫的金相組織,檢查是否存在有害的金相缺陷,如粗大的晶粒、過熱組織等。耐腐蝕性測試可以采用浸泡試驗、電化學測試等方法,評估焊接接頭在特定腐蝕介質中的耐腐蝕性能。
評定結果判定與報告編制
結果判定:根據檢驗與測試的結果,按照評定標準判定焊接工藝是否合格。如果各項檢驗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則焊接工藝評定合格;如果有任何一項指標不符合要求,則評定不合格,需要分析原因,對焊接工藝進行調整后重新評定。
報告編制:編制詳細的焊接工藝評定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評定任務的來源、評定依據的標準和規范、試件的材料和尺寸、焊接工藝規程(WPS)、實際焊接參數記錄、檢驗與測試結果、評定結論等信息。焊接工藝評定報告是證明焊接工藝可行性的重要文件,應妥善保存,以備后續查閱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