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混合制粒機是制藥、化工、食品等行業(yè)中常用的設備,用于將粉狀物料與液體粘合劑混合,通過機械作用形成顆粒。濕法制粒過程能夠改善物料的流動性和壓縮性,使其在后續(xù)的加工過程中更加穩(wěn)定,尤其適用于對顆粒大小、顆粒分布有特定要求的產品。通過在濕潤狀態(tài)下對粉末進行混合、制粒,能夠有效改善物料的可操作性和產品質量,特別是在制藥行業(yè),它能夠確保藥品的均勻性、穩(wěn)定性以及良好的溶解性,適用于顆粒劑、片劑、膠囊劑等多種形式的藥品生產。

濕法混合制粒機的工作原理:
1.物料加料:將所需的原料(如粉狀藥物、輔料等)加入設備的混合腔中。這些物料通常是非常細小的粉末,單獨的粉末可能沒有足夠的流動性和可壓性,因此需要進一步的處理。
2.混合過程:通過設備內的攪拌裝置(如螺旋槳、槳葉等),將粉末物料均勻混合,確保每個顆粒都能夠均勻分布。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使物料均勻地混合,消除物料之間的分層,保證顆粒在整個過程中具有一致性。
3.加入粘合劑:在混合過程中,按照工藝要求加入適量的液體粘合劑。液體粘合劑通常是溶解性較好的溶液,如水、酒精、甘油等,目的是增強顆粒之間的粘合力。粘合劑的加入量需要精確控制,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顆粒的質量和后續(xù)工藝的進行。
4.制粒過程:當物料與粘合劑混合均勻后,濕顆粒會通過混合腔內的攪拌和剪切作用被逐漸形成。設備通常配有高速剪切功能,能夠在粉料的濕潤狀態(tài)下形成顆粒。
5.顆粒干燥:在制粒完成后,顆粒通常會經過烘干設備進行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溶劑。干燥后的顆粒便可以用于壓片、填充膠囊等下游工序。
結構組成:
1.混合腔:這是設備的核心部分,用于容納物料進行混合。混合腔通常配有攪拌槳、剪切刀等,能夠有效地對物料進行混合和剪切。
2.攪拌裝置:攪拌裝置用于在設備內部攪拌物料,確保物料之間的均勻分布。不同類型的攪拌裝置適應不同的混合需求,如高剪切槳、雙軸槳等。
3.液體粘合劑輸送系統(tǒng):為了控制濕法混合過程中的液體添加量,設備通常會配備精密的液體輸送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通過噴霧、滴注等方式均勻地將粘合劑添加到混合物料中。
4.制粒裝置:制粒裝置通常由剪切刀、滾筒、篩網等組成,用于將濕混合后的物料切割成均勻的顆粒。制粒裝置的設計直接影響顆粒的大小、形態(tài)和均勻性。
5.驅動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為設備的各個部件提供動力,通常由電機和傳動裝置組成。驅動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直接關系到整個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6.控制系統(tǒng):通常配有智能化的控制系統(tǒng),用于精確控制溫度、濕度、攪拌速度等操作參數,保證生產過程的高效和穩(wěn)定。
濕法混合制粒機的特點:
1.顆粒均勻性好:通過剪切和混合作用,能夠將物料形成均勻的顆粒,減少顆粒間的差異,保證最終產品的質量。
2.適用范圍廣泛:該設備不僅適用于制藥行業(yè),也廣泛應用于化工、食品、日化等行業(yè),能夠制備不同類型的顆粒,如藥品顆粒、食品顆粒等。
3.自動化程度高:配備了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能夠實時監(jiān)控設備運行狀態(tài),自動調整各項參數,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的一致性。
4.操作簡便:通常設計簡便,易于操作和維護。通過人機界面,操作員可以輕松調節(jié)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參數,如攪拌速度、溫度、濕度等。
5.粒度可調節(jié):通過調整設備的運行參數,如混合時間、攪拌速度等,可以控制顆粒的大小和形狀,以滿足不同產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