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行業現狀
包裝作為國民經濟的配套服務行業,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包裝行業得以迅速發展,正在形成一個以紙、塑料、金屬、玻璃、印刷、機械為主要構成,擁有一定現代化技術與裝備,門類較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包裝工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包裝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工業發呆國家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國包裝自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因此我國包裝企業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從根本上提高行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包裝企業現狀
至2004年,我們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一萬多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200多億元,包裝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內資企業數量占79.81%,實現工業總產值2148.02億元,占包裝工業總產值65.43%。而從企業規模看,我國小型包裝企業所占比重很大,占到92.2%。就我們包裝企業的總體情況看,企業規模小,效益較差,產業集中度低,競爭實力不強;法律不健全,標準水平滯后。
包裝工業產值
由于我國包裝工業基礎薄弱,起點低,20年來包裝工業產值一直保持者快速增長的勢頭,平均年遞增率高達19%,這在我國包裝工業發展*是的。但由于發展后勁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今后將很難繼續保持這種高速度。近兩年來包裝工業增長速度明顯趨緩,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更為明顯,雖然仍高于GDP兩三個百分點,但差距已大為縮小。據有關資料,1998年美國和日本的包裝消費總值分別為1378億美元和772億美元,人均包裝消費分別為463美元和617美元,而同期我國人均包裝消費額僅為150元人民幣,折合不到20美元,僅是美國的4%,日本的2%。這說明我們包裝行業還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
包裝教育情況
改革開發促進了包裝行業、包裝工業及包裝教育的興起和發展。而在這以前中國幾乎沒有包裝工業,更談不上包裝教育。1980年中國包裝技術協會成立,1982年中包協包裝教育委員會成立,接著*于1984年將包裝工程專業列入本科專業目錄,在1992年和1997年兩次專業目錄大調整中,不但保留下來,而且去掉了試辦的帽子,列入國家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從此結束了中國沒有包裝工程高等教育的歷史。目前,全國已有近60所高等學校設有包裝工程專業,從此結束了中國沒有包裝工程高等教育的歷史。目前,全國已有近60所高等學校設有包裝工程裝也,而且大多數為普通本科教育。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專業教學環節逐漸成熟規范,教學資源與硬軟件條件初具規模,設立包裝工程專業的各所院校,專業條件與辦學基礎雖各不相同,但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或側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