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爐的《中醫藥研發與合作》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的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盡管剛剛起步,但重要新藥的研發能力已基本形成,規模建設已逐步完善,中藥產業初具規模。然而,我國出口的原材料被日本拿去進行加工,成果花落他家;同時,國內企業的惡性競爭,爭相壓低出口價格等行為,削弱了我們在競爭方面的優勢,無形中損傷了我們中醫藥資源的大國地位。這一現狀無法不讓人憂心。
現狀:企業研發投入多于政府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效民在中韓傳統醫藥政策研討會上提交的題為《中醫藥研發與合作》的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企業界的中藥研發人員數量達到5748人,占整個醫藥中藥制造業20%左右的比例,而研究機構為4578人。研究經費方面,企業投入為12.8億元,而研究機構僅投入了3.4億元,企業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由此可見,企業正在朝成為中藥產業研發主力的方向努力。
中醫藥體系是使用人口zui多、保存zui完整、影響力zui大的傳統醫學體系。從政策和舉措上看,國家對中藥的扶持態度是很明確的:發改委主持建立的124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就有4家是針對中藥研發方面的。從1995年到2006年,中藥制造業研究開發資金投入年均增加29.9%。
2006年,中藥制造企業數為1384家,產值1234.64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5%,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出口額為33.7億元,比2000年增加一倍多。中醫藥產業與化學藥品制造業的持有情況基本相當;但在出口規模上相差較大,值得欣慰的是,其增速明顯,2000年~2006年的年均增長率為17.4%。
從上面的幾組數字不難看出,我國的中藥產業已初具規模。
中醫藥學是中國有望取得原始性創新突破、對世界醫學乃至科學技術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學科。然而,目前中藥產業和制藥技術落后、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薄弱,實在與我國幾千年來的中醫藥資源大國的地位不相符。
挑戰:來自鄰國的競爭壓力
據了解,《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把"加強中醫藥繼承和創新,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化"列為重要內容之一。"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名列68項"優先主題"中。創新與化已經成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優先考慮的問題。
目前,我國擁有中成藥6000余種。每年推出的新藥種類雖然很多,但真正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卻很少。在草藥市場上,我國的中藥出口額僅占世界草藥貿易總額的3%左右,且主要以中藥材和飲片出口為主,中成藥出口僅占中藥出口額的15.4%。
據統計,我國中藥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只占其銷售收入的5%,而廣告投入卻占了10%~15%。"這個數字表明,企業基本是靠廣告維持,而不是以穩定和持續的研發來謀求發展,這嚴重地影響了產業的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朱效民嚴肅地說道。拿不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水平的中藥新藥,我國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難免要大打折扣。
在業內人士為此憂慮的同時,日韓兩國在傳統醫學化進度上突飛猛進的境況更給我國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挑戰。
俗話說:船小好調頭。上世紀60~80年代,隨著中醫藥在上的不斷升溫,日韓兩國紛紛加大了在傳統醫藥研發上的投入力度。1994年~2007年,韓國在傳統醫藥研發上的總投入平均每年超過1億元人民幣,而我國在"扶持中醫藥"政策的支持下隆重推出的"中醫藥科技合作計劃",也才剛剛達到這個數字。
隨著政府和企業在研發投入上的雙重努力,日韓兩國更早地把現代化技術手段引入到傳統醫藥產業的發展上來,現已經占領了一部分*,成為中醫藥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我國出口的原材料被日本拿去進行加工,轉身制造成品;國內企業爭相壓低出口價格,不良競爭頻現。中國頭上的"中醫藥大國"的光環,似乎已不如從前那般炫目。
前景:與競爭對手合作
當然,目前中醫藥產業在上的發展前景仍是可喜的。截止到2005年,中國已經與70個國家簽訂了含有中醫藥內容的政府協議;中醫在澳大利亞、南非等國以法律形式得到了承認和保護;針灸在許多國家獲得法律許可。每年*的中草藥、中成藥貿易額已突破150億美元。歐洲約有30%的人使用過中藥,10%的德國醫生接受過針灸入門訓練,歐盟第七框架計劃(FP7)下已經設立了中醫藥的科技合作項目。
拋開競爭不說,我國和東亞鄰居在傳統醫學化問題上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特別是中醫藥的標準化問題如果不解決,化就很難真正實現。朱效民表示,中醫藥產業的標準化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問題。中韓兩國文化相近,特別是在傳統醫藥領域上,兩國有一定的共同認識,因此,齊心協力解決手中的難題,是現實需求,更有著深遠的意義。
相關鏈接
中英科學家欲從中藥中挖掘新藥
據了解,本月,一個為期兩年的中英科技合作項目將在中英兩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式開始。主持這個項目的英國*干細胞科學家斯蒂芬·明格博士將前往中國上海,將英國研究阿耳茨海默氏病的科學家和中國研究人員召集在一起,希望能夠從中醫藥中挖掘出治療該病癥的新藥物。
近年來,中國政府斥資研究從中藥中提取常規藥物,并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且擁有專門研究中藥的國家實驗室。明格認為,從中藥中提取常規藥物并不容易。因為每個中藥方都含有很多味中藥,很難確認是其中一味中藥發揮了作用,還是幾味中藥的聯合作用。
據悉,假如這一項目能夠成功,可能會給人們提供一些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中藥類藥物。英國阿耳茨海默氏病研究機構負責人麗貝卡·伍德認為,從中藥中尋求可能的治療方法將會開辟治療的新途徑。
此次研究工作將從確定一個可能有療效的藥方開始,科學家們將利用現代科技和排除法,對中藥方中每一味中藥的療效進行測試,去除沒有效果的藥物,直到藥方中只剩下幾種化學成分。明格表示,對于英國科學家而言,中西方科學合作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