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
當前位置:西安眾森醫藥有限公司>>原料藥>>維生素類>> 維生素D3注射級四川玉鑫5g國藥準字包裝
CAS號 | 67-97-0 | 產地 | 國產 |
---|---|---|---|
分子式 | C27H44O | 規格 | 5g |
級別 | 藥用級 | 證書 | GMP證書 |
標準 | 醫藥級藥典標準 |
維生素D3注射級四川玉鑫5g國藥準字包裝
定義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種作用于鈣、磷代謝的激素前體,它與陽光有密切關系,所以又叫“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是一族A、B、C、D環結構相同,但側鏈不同的一類復合物的總稱,A、B、C、D環的結構來源于類固醇的環戊氫烯菲環結構,目前已知的維生素D至少有10種,但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2(麥角骨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
維生素D2是紫外線照射植物中的麥角固醇產生,在自然界存在較少。維生素D3則由大多數高級動物的表皮和真皮內含有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波長265~228nm)照射轉變而成。維生素D3是維生素D中生物代謝率最高的一種活性形式。在后文中提到的維生素D主要指維生素D3。
維生素D3(膽鈣化醇)主要是由人體自身合成的,人體的皮膚含有一種膽固醇,經陽光照射后,就變成了維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陽光直射皮膚4-6小時以上的話,自身合成的維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滿足。但是紫外線照射帶來的皮膚癌上升、空氣的污染、各地天氣變化等問題的影響下,各國人群接受日照的時間都在減少,并且很多國家明確規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時間,因此世界范圍內維生素D均呈現廣泛缺乏的現象。另外,維生素D3還可來自動物性食物,如肝類,尤其是由海產類的魚肝中提煉的魚肝油。維生素D3除存在于少數動物性食物之外,主要是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后形成的,而7-脫氫膽醇則是由膽固醇轉變生成的,所以有人叫它太陽維生素。
維生素D3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只能溶解在脂肪或脂肪溶劑中,在中性及堿性溶液中能耐高溫和氧化。據實驗,在130度條件下加熱90分鐘,其生理流行性仍不被破壞,但在酸性條件下則逐漸分解破壞,一般食物烹調加式樣過程中,不會損失,但脂肪酸敗時可以引起維生素D3的破壞。維生素D3的計量單位有兩種,即重量單位與國際單位。1微克D3相當于40國際單位;或1國際單位維生素D3相當于0.025微克膽鈣化醇。
維生素D3以海肝含量最為豐富,如每100克鱈魚、比目魚及劍魚肝中分別含維生素D3200~750微克、500~10000微克、25000微克。其他如鯡魚、鮭魚、沙丁魚及鯧鯨等含有少量;禽畜肝臟、蛋類和奶類也是含有少量,每100克含量在100微克以下。在一般情況下,單靠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3是不容易的,所以通過日光浴在體合成維生素D3是一個特別重要途徑。 [1]
發現
1936年,人們從鱈魚中發現了維生素D3。以后發現了維生素D3的生理功能是促進腸道鈣吸收,誘導骨質鈣磷沉著和防止佝僂病。維生素D3對鈣代謝的調節是通過與胞核1,25-(OH)2D3受體的結合而達到的。不久人們又發現,在皮膚、肌肉、胰腺、腦、造血細胞和腫瘤細胞中發現均有這種受體。1981年有人首先在小鼠的骨髓白血病細胞中發現,維生素D3具有調節細胞生長的作用,包括誘導細胞的正常分化和抑制細胞的過度增殖。由此,人們聯想到能否用維生素D3來治療腫瘤、銀屑病等細胞過度增殖的疾病。但直接應用維生素D3及時美籍日記未可也能導致高鈣血癥、高鈣尿癥和軟組織鈣化。丹麥利昂公司為了找出一種維生素D3的衍生物,既能調節細胞生長,對鈣代謝的影響不大,并終于在1985年合成鈣泊三醇。與此同時日本學者用1α-OH D3治療一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意外發現其銀屑病亦好轉。日本株式會社也合成他骨化醇。鈣泊三醇與他骨化醇可外用治療銀屑病。鈣泊三醇與他骨化醇都是維生素D3的類似物,均能抑制銀屑病表皮細胞的異常增值,及誘導銀屑病表皮細胞的分化。這是他們治療銀屑病所以有效的道理。
生產方法
1、將7-脫氫膽固醇溶于乙醇,用紫外光照射開環,反應液濃縮、冷凍、過濾,濾液通氮減壓濃縮至干,得粗維生素D3液。再經精制而得維生素D3。
2、從植物油或酵母中提取人體不能吸收的7-脫氫膽固醇,溶于氯仿或環己烷,用紫外線照射轉化成維生素D3。
3、將7-脫氫膽固醇溶于乙醇,用紫外光照射開環,反應液濃縮、冷凍、過濾,濾液通氮減壓濃縮至干,得粗維生素D3,再經精制即可。 [1]
用途
維生素D3的維生素類藥,主要促進腸內鈣磷的吸收和沉積,用于治療佝僂病及骨質軟化病。
維生素D3注射級四川玉鑫5g國藥準字包裝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制藥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