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
12
2017年
10月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應天雷研究員課題組,經兩年多努力,日前發現了可靶向攻克H7N9禽流感病毒的新型高活性抗病毒全人源抗體m826,對預防或治療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論文已在線發表在一期期刊《細胞-宿主與微生物》雜志上。據悉,我國自2013年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來,每年冬春季會出現一波疫情,給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威脅。應天雷介紹,m826抗體是從一個超大型天然全人源抗體庫中篩選得到的,它具有*的作用機制,通過識別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上一個對酸性敏感的新表位,吸【查看全文】
-
11
2017年
10月 -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通過在“活體”支架上構建再生器官,成功向大鼠體內移植了人體細胞源的具有血管的腸移植物。該成果可增加短腸綜合征患者的治療選擇。短腸綜合征是一種損失部分小腸的疾病,會降低患者的營養吸收能力。目前的療法是移植,但是可移植的器官數量有限,而且由于植入失敗和細胞排斥問題,移植器官的三年存活率較低。使用源自患者的細胞制造再生腸進行移植,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不過之前是使用合成支架構建這些器官,成功率有限。去細胞化腸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有前景的替代性支架,但是截至目前,利用【查看全文】
-
09
2017年
10月 -
在顯微鏡下很難分辨出任意兩個神經元的區別,所以科學家們轉向尋求分子方法來試圖鑒定功能各異的神經元組。現在,索爾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勾勒出了單個神經元中的DNA分子化學修飾,給出了迄今為止關于某個大腦細胞為何有別于其鄰居的zui詳細信息。這是開始鑒定存在多少種神經元的關鍵一步,將大大提升對大腦發育和機能失調的理解。每個細胞的甲基化譜(散布在DNA上的由甲基原子團構成的化學性狀模式)都給出了*的讀數,幫助索爾克團隊將神經元分類為子類。這一工作已發表在8月10日的自然雜志上。共同資深【查看全文】
-
27
2017年
09月 -
兒童研究醫院的結構生物學家破譯了該酶的結構稱為ABL調節其活性,使酶自動開關。理解ABL的調節是很重要的,因為突變型的酶(BCR-ABL)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和其他癌癥中過度激活。ABL是白細胞中的一種中樞生長控制開關。酶過度激活刺激突變細胞變為白血病失控生長。而臨床醫生治療CML的藥物切斷酶已經成功,它經常發生變異,逐漸耐藥。這項新的研究揭示了某些耐藥突變的神秘機制。這項研究的發現也為克服阻力提供了可能的治療途徑。該研究由CharalamposKalodimos博士,結構生物學的圣裘德系主任主導,【查看全文】
-
26
2017年
09月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廣東醫科大學合作的研究論文,以Biosynthesisofilamycinsfeaturingunusualbuildingblocksandengineeredproductionofenhancedanti-tuberculosisagents為題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報道了從深海放線菌中發現了具有抗結核桿菌系列活性物質,通過生物合成技術優化改造獲得低【查看全文】
-
25
2017年
09月 -
北洋軍閥時期,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了爭奪北京,發動了兩場內戰。剛從講武堂學成歸來的張學良,與老師郭松齡憑借步、騎、炮協同作戰理念,在直奉戰爭中一舉成名。張、郭*更是成了奉軍核心精銳,搶了老派將領們不少風頭。協同作戰的精髓就在于不同的力量、在不同領域、圍繞同一個目標,互補所長、互相配合、共同作戰。不久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onsson綜合癌癥中心AntoniRibas所領導的一個團隊,就將這種理念應用到了癌癥的治療上。AntoniRibas教授研究人員先是向黑色素瘤局部注射溶瘤病毒,破壞腫瘤微環【查看全文】
-
22
2017年
09月 -
Wihuri研究所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范德比爾特大學和格羅寧根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利用重組基因轉移技術發現了一種微調機制,可以用來增加脂肪組織中血管的密度。這阻止甚至逆轉了動物模型中2型糖尿病的進展。這項研究發表在《細胞代謝》上。有近4億人患有2型糖尿病,而這一數字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將會急劇增加。肥胖是這個問題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白色脂肪組織是預防2型糖尿病發展的*道防線。一個健康的白色脂肪組織可以儲存脂肪,從而防止其他關鍵代謝器官(如肝臟和骨骼肌)過量脂肪堆積的有害影響。這將導致全身炎癥【查看全文】
-
21
2017年
09月 -
盡管很多生命體都能感應光,甚至有不少離開陽光無法生存,但它們體內作為“生物催化劑”的酶卻很少可以直接利用光能來催化生物化學反應。不過,“很少”不代表“沒有”,zui近就有幸運的法國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的光能酶(photoenzyme)——脂肪酸光脫羧酶(fattyacidphotodecarboxylase,FAP)。這種酶可以吸收和利用藍光,催化脂肪酸脫去羧基變成烷烴或烯烴。相關工作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可能有人會奇怪,生物利用光為能源發生化學反應很常見啊,比如zuizui平常的光合作用。【查看全文】